在 G 大調小步舞曲, BWV 1007 裏面提過巴哈的迷蹤步
這首小步舞曲, 乍看之下並沒有弱起拍,
但是, 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巴哈把弱起拍藏了起來
而且運用了 "二對三" 來迷惑大家的步法
音樂裏面 "二對三" (hemiola), 是把連續兩小節的三拍子合起來變成三小節的兩拍子
實際來數一下的話是這樣的......
原來是 1 2 3 , 1 2 3.......重音在兩個 "1"
變成了 1 2, 3 1,2 3.......重音移位了,
表面上是兩個三拍, 數起來卻像是 "1 2, 1 2, 1 2", 成為三個兩拍
三拍子, 像是 "圓" 的節奏; 兩拍子呢, 則屬於 "方" 的節奏
所以這 hemiola 算是 "外圓內方" 的節奏
來看看在這首小步舞曲裡, 巴哈如何拆解三拍子......
爲了便於解釋, 把安娜抄的譜稍微調整了一下, 加上格子來標示
第一個二對三出現在第二和第三小節,
這兩個小節, 如果把二分音符當作一拍 (也就是每個小格子是一拍),
合起來是一個大的 3/2 拍子的小節, 還是三拍子,
但是其中每一拍都有四個八分音符, 是兩拍子的成分, 因此這兩小節馬上變成了 "外圓內方"
巴哈沒有浪費時間, 一開始就來乾坤大挪移
這一移動, 感覺頗為有趣, 接下來他再接再厲, 連續又玩了兩次 hemiola, 一直到第八小節
使得這 Minuet I 的第一段差不多完全錯位
如果還是要演奏成原來譜上標示的三拍子, 也是可以,
但是反覆用移位之後的拍子來唱唱看, 就會發現其實這更有道理
比如說, 看看句子的形狀, 第二小節第一小格的 "Si La Sol Fa"
一氣呵成下來, 比起分成 "Si La", "Sol Fa"
可不是自然又有意義得多嗎?
相同的道理, 接下來 "Sol Re Fa Sol" 以及 "Dol La Fa Re"
四個四個在一起, 形狀也是一目了然
甚至把這三組的第一個音符分別拿出來的話, 是 "Si---Sol---Dol",
接上第四小節的二分音符和弦最上面的 "Si",
這高音部的線條, 立刻清楚地浮現出來
接著來找找 "藏起來" 的小步舞曲弱起拍....
看第一小節, 第三拍是 "La--Si Dol", 兩個十六分音符,
宛如輕巧地翻了一下裙擺, 就當作是起舞之前的弱起拍,
接下面這兩小節合成的三大拍子然後以第四小節的長音結束,
這第一段舞, 不過數步, 卻可真是舒緩之中暗藏玄機
再看曲子起頭的兩個音符 Sol 和 Re, 又另有文章
這兩個音符應該是屬於低音聲部的, 而高音聲部的音符在哪裡呢?
就是跟在他們後頭的 Si
如果在鋼琴上把這三個音符合在一起彈, 就形成 G 大調和弦, 跟第四小節的和弦一樣
想像一下曲子開頭如果是這 G 大調和弦,
接 hemiola 的三大拍, 再接回第四小節的 G 大調和弦,
這樣的循環, 是不是言簡意賅的圓呢........
"Si------La--Si Dol----Si La Sol Fa Sol----Dol----Re----Si---------"
高音部的線條, 再清楚不過
*******************************************
第一段舞的弱起拍和外圓內方的舞步跳過了,
再來這四小節的 hemiola, 巴哈用第一段的元素, 卻略加變化, 因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裡節奏和第一段的弱起拍相同的 "Si--Dol Re" 和 "Fa--Sol La", 已經不再是弱起拍....
弱起拍的花樣, 玩過一次就夠了
巴哈在這裡取而代之玩的是兩個波浪.....這回要在方的兩拍子裡製造出圓
看跨過第五六小節的 "Si--Dol Re--Dol--Si" 和第七小節的 "Fa--Sol La--Sol Fa",
一樣都是對稱的形狀, 製造出圓弧的效果
這畢竟是 "圓" 的舞步啊 !!
把這首小步舞曲分解到這樣的地步, 拉起來應該很明白了吧?!
要是這樣的話也就謝天謝地了
因為, 真槍實彈一拉起來, 常常與分析的心得風馬牛不相及
看看柏魚的娘怎麼說這八小節.......
"之前跟你說我不喜歡那首小步舞曲,可是過了個年後,
我覺得我又開始喜歡他一點點了.
我去拜了一下古狗神,神有指示說,巴哈老爺是雙魚座的,
依據我伺奉雙魚大爺多年的經驗,
這星座常會樂極生悲.
所以我就開始比較能把小步舞曲上,下接起來了.
嗯,怎麼說呢?
嗯,怎麼說呢?
話說我們之前談到小步舞曲裡有個花癡小姐在跳舞嗎?(有圖為證)我沒有亂謅歐!老師.
每次我拉到Menuet1的第4小節時,總覺得好像看到那個眼旁有顆黑痣的花小姐,
故意掀起了裙擺,阿不信,你自己去啦看看.
還露岀了裡面的襯裙哪!
到了第7小節,他其實有點重心不穩,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6 07:00:47
是太精采了!
又,第一行的連結無效哦,請改一下。
- 留言者: 柏魚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6 08:29:32
它是一副對畫,跟他相對應的畫,是在講拔牙齒的歐。
- 留言者: 柏魚的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6 23:25:30
這畫家好像就是用畫作去諷刺當時的社會.書裡有個形容,說
這是評論畫.
其實裡面每個穿戴漂亮的女士,好像都被點了'痣'.(即使是右
上角,待在窗台的那位小姐也沒逃過)
因為很少見到這類型的畫,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畫冊裡並沒多加描述這個畫家,只說他阿爸也是畫家.他爸爸
也畫了一幅最後的晚餐.
- 留言者: 柏魚的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6 23:33:48
書上有這麼個形容,說這是評論畫.
其實畫中每個女生,都被點了大大小小的痣,即使是右上角那
位躲在窗台上的女士也沒能逃過,原本我還以為是印刷的問
題,或是,就像我很多照片都被柏魚點上雀斑,塗黑牙齒一樣,
又是那小鬼搞的,後來才發現不是.所以印象深刻.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6 23:40:16
拔牙者跟小步舞曲是對畫啦.
至於拔牙者長怎樣,我沒找到ㄝ.
以上說的是畫.
至於minuet2,當然跟1是對應啊.我覺得啦.可是我沒說跟拔
牙對啊.厚~我也說不清了啦!
- 留言者: 柏魚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8 11:32:45
就是這樣啊.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啊.
急得我想要乾脆爬進f孔去躲起來了啦.
- 留言者: shinrock110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8 14:24:27
我彷彿有看到= =
- 留言者: 柏魚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9 00:44:15
他阿爸叫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是閣林圖書1995出的畫冊,就是都收錄羅浮宮的畫.
我有上網查了一下這個畫家,阿可是我都看不懂他們在說啥.
對畫叫『The tooth puller』可是上網查到很多拔牙的,但
都不是,只知道拔牙的也收藏在羅浮宮.
- 留言者: 柏魚的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9 01:28:26
80.67.htm
他還畫了這個版本ㄝ.
http://arengario.net/momenti/momenti38.html.
原來他就是喜歡給女人點痣啦.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http://blog.roodo.com/Alanruo
- 日期: 2007-03-19 08:36:11
以下是雅虎知識查到的: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
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
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
红色等。
十七世紀末期,巴黎的婦女流行點黑痣的化妝術。黑痣的形狀
分為星狀、月牙狀和圓形的,一般多點綴於額、鼻、兩頰和唇
邊,也有點於腹、肚和兩腿內側隱蔽處的,痣的色澤有黑色和
紅色等。
據1692年巴黎聖但尼街點痣店的宣傳稱:痣的含義因痣的所
在部位不同而異,大有區別。比如,點於額上的痣象徵女王;
點於鼻孔兩側的示意不知羞恥;點於眼框上表示充滿熱情;嘴
唇邊點痣者,表示愛接吻,是個愛情不專一的女人;酒窩上點
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當然,這些含義都是人們
設想出來的。
Gian Domenico Tiepolo的年代1727-1804,可能義大利比
巴黎較晚流行吧。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9 15:54:21
Dangerous Liaison裡頭Glenn Close的扮相,好像也有顆
痣。
不過,年代久遠不可考。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19 18:10:14
呃,這跟小步舞曲還有關係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