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蝌蚪文與豆芽菜


以前很喜歡看書, 每到一處, 先看有沒有書
有書則無論如何先拿起來看, 無書則如坐針氈, 閑得發慌

 
後來開始感到世上該讀的東西很多
文字實在只是其中一小部份


只看看符號的話
文字和樂譜提供的管道, 其趣雖異, 其理相通


與文字互動的樂趣, 在現代似乎已經喪失了大半
因為動手寫的人愈來愈少
我以前也愛寫, 但現在, 還不是坐電腦前面打字?


比較起來, 與樂譜互動的樂趣, 仍然很動感
看到樂譜, 還是得實際演奏出來
可是, 比較起來, 看文字的人遠多於看樂譜的人
恐怕是因為教育與訓練的需要不同
其實, 樂譜與文字都在記錄聲音, 不過紀錄的聲音範圍不同


相信很多人看著文字腦子裡就有聲音
(說到這個, 學外文而不講, 真是緣木求魚)
看到樂譜, 腦子裡當然也有聲音
不過, 對樂器演奏者而言, 樂譜裡的聲音和演奏出來的聲音,
常常有如天壤之別, 令人困擾


當然, 從樂譜到演奏樂器發聲, 過程稍微複雜些
甚至連熟悉樂器都已經不簡單了, 更談不上發出聲音


當然, 接下來免不了會提到提琴.....
這種樂器, 不容易上手
上手了也不容易演奏出有意思的音樂
演奏出有意思的音樂也不一定就是演奏者的意思
大部分的人偏偏都很固執, 演奏時非要貫徹自己的意思
弄得跟提琴之間征戰不休, 真可說是自討苦吃


音符的意象比起文字抽象許多
因此, 很難說樂譜表達的意思到底如何
不過, 詳細閱讀樂譜之後, 最好就別執著於符號
不然練習起來難如登天


前幾天跟年輕人討論巴哈
我們試著透過樂器, 在身體裡另寫一份樂譜
這份樂譜寫的不是音符, 而是身體各部份的動作, 或是動作的通道
有點像是修習內功的經絡圖
換句話說, 樂譜不代表音符, 而是代表動作


舉例吧........
巴哈 d 小調 Prelude 一開始的三個音符
是吐氣, 是放鬆髖關節, 或是身體重心在小腹.....因人而異
卻不再是 Re Fa La
這三個音符, 好像三個穴道
指出的是需要打通的動作


符號的功能, 指涉的意義, 牽涉的歷史文化
不在此處討論範圍內, 只是希望不受到符號的限制


通常大家練習, 似乎太環繞著音符打轉
看著 Re Fa La 猛練
除了音準, 還有弓法, 把位, 揉弦
長短, 強弱, 方向, 大小, 寬窄, 濃淡遠近深淺......
每一件事都為了這三個音符而做, 一切指向呈現這三個音符的形式
把這三個音符拉上千百次
好似把聖經詩篇讀上千百次, 就要能夠從中體會其意義
但是, 對我而言, 這樣的練習, 注重結果, 卻反而為結果所困
甚至會練習到不知自己是何物, 也不管自己在做什麼


樂譜當然沒說音符包括什麼樣的動作
動作來自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則是謙卑, 寬讓, 不執著
使心思純靜, 動作暢通, 不阻礙音樂
音樂自然而然生發, 不必貫徹自己的意思便有無數意思
無為而為


巴著樂譜練習, 差不多等於佔有樂譜, 欲望蓋過音樂
即使在譜上標記再標記, 就有所依據? 還是徒增困擾?
別老是照著樂譜練習了吧!!


金庸的小說 <俠客行> 當中
眾家高手爭相解讀俠客島上的武功註解
卻不知是文字橫生枝節, 引人進入歧途
大家爭論不止, 苦無出路, 還是不罷休
俠客島兩位島主皓首窮經, 解不開蝌蚪文
也萬萬想不到那蝌蚪文並不是文字


蝌蚪文也好, 樂譜上的豆芽菜也好
引人入勝, 也引火上身





























  • 留言者: bessi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2-23 00:06:21
"樂譜裡的聲音和演奏出來的聲音

常常有如天壤之別"



哈 我是困擾者之一

有時候不注意時

耳朵聽到的會是自己想像的聲音

而不是拉出來的樣子

後來就偶而借助錄音

幫我面對...現實



哈哈!



p.s.上課時的錄音

有時也有意想不到的聲音








  • 留言者: bessi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2-23 00:09:08
"演奏時非要貫徹自己的意思

弄得跟提琴之間征戰不休

真可說是自討苦吃"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ㄋ

要貫徹自己的意思

為什麼會跟提琴之間征戰?






  • 留言者: shinrock110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2-23 16:03:14
不看書的人很可惜

不知道音樂美妙的人也很可惜



喔呵呵

來拜個晚年= =




  • 留言者: shinrock110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2-24 17:25:57


我一定會去找你的

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