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多或少都孤獨
但是如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那樣孤獨的, 實在不多
身邊所有的人, 幾乎都不了解他
不僅不了解他, 還曲解他, 詆毀他, 許多基於世俗觀念的善意, 到他身上卻格格不入
他信賴的家人, 先後過世離他而去
他的同儕, 學生, 看著他的生活, 多半愛莫能助
他的太太, 即使還算是好人, 不僅無法替他打點生活, 也沒有保存他的手稿
他晚年身體不好, 借貸無門, 貧病交迫, 以大多數人的眼光來看, 差不多走到了窮途末路
這還不止, 他過世之後, 被送往亂葬崗一般的公墓, 丟進了哪一個坑, 到現在也沒人知道
不知道要怪他的父親, 還是要感激他的父親, 悉心培養出這麼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有一次, 有人問指揮家 George Szell, 誰是最偉大的作曲家, 他說很難選擇
"Mozart 呢?" 人家繼續問,
"喔, 我以為你是問我作曲家.....Mozart 早就超越作曲家的範圍了...."
Mozart 可能是最棒的自然留聲機, 任何聲音, 過耳不忘
他的父親甚至帶他去聽某教堂不外傳的彌撒, 出來之後把樂譜寫下來
整首彌撒耶! 對小莫而言也的確有點困難, 他跟爸爸說不太確定是否寫對了,
於是父子再去一次....
聽完後小莫跟爸爸說 "不好意思, 有兩個地方寫錯了!"
他隨時都在作曲, 腦子裡有不知道幾首作品同時在醞釀
有人說, 是神不斷告訴他要寫什麼
他喜歡撞球, 喜歡翻跟斗, 喜歡倒著說話,
他也可能是年紀最小的職業演奏家, 從小就一直旅行, 聽著馬車輪子滾動的聲音默默構思作品
他的作品, 渾然天成, 當時在作曲形式上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他手上迎刃而解,
而且是以最平易近人最單純的元素, 令人讚嘆......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又這麼完美
他研究過巴哈的平均律鍵盤曲集, 是唯一與巴哈心靈相通而且等量齊觀的音樂家
舒曼說巴哈是神, 莫札特是天使, 都是此曲只應天上有
可是, 這樣天使般的人, 也要生活在這世間
他的待人接物, 價值觀, 生活的方式, 並不一定如他的作品一般恰到好處
看看他一封又一封向朋友借錢的信....
"我親愛的, 高貴的 XXX, 上次承蒙惠借多少多少錢, 感激不盡,
我正努力以期盡早償還, 然而, 若您仍不見棄, 也許只要再惠賜多少多少錢,
以我目前進行中的作品, 一定能在最短時間之內獲得最大的成功,
到時候, 我絕對加倍償還, 您的幫忙, 我衷心感謝......"
一次又一次, 莫札特乞求幫助, 幾乎到了不堪的地步
對於這樣 "不切實際" 的生活方式, 他的太太當然難以忍受
莫札特雖然也有學生, 然而跟當時聲望崇高桃李滿天下的其他音樂家比起來,
算是寥寥可數
這樣的藝術家, 最容易為同行所嫉
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排擠幾乎不知世事的莫札特, 非常容易
劇作家 Peter Shaffer 寫過很有名的作品 <Amadeus>
描述作曲家 Antonio Salieri 如何設計害死了莫札特,
劇本後來也拍成電影, 這部電影的成就很高,
尤其以莫札特音樂為主的出發點, 使音樂躍然而為影像
Salieri 是否真的設計害死莫札特, 很難考據
可是, 關於莫札特的死因, 眾說紛紜
比如說也有人懷疑是他的學生 Sussmayr 和莫札特太太有染,
兩人設計害死了莫札特....
像這樣一生峰迴路轉死後還留下成串疑點的音樂家, 也算是獨一無二了
電影 <Amadeus> 我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看一次
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導演 Milos Forman 剪輯的版本
比起二十多年前我在電影院裡看到的, 導演的版本完完全全說出了莫札特的孤獨
前兩天又看了一次, 看到莫札特跟 Salieri 借錢, Salieri 不肯借, 卻介紹他去敎一位朋友的女兒,
莫札特到了學生家裡, 只見好幾隻狗跑出來圍繞著他轉,
他還開玩笑跟男主人說......"所以, 不知道您需要我指導哪一隻狗??"
兩人大笑
果然男主人重視狗甚於音樂
莫札特即興演奏讓狗不再狂吠, 男主人欣喜溢於言表, 莫札特彈琴之孤獨一如平常
後來, 實在無處可去的時候, 莫札特又回到這戶人家.....或許這家的小姐還需要音樂家教,
可是小姐已成婚嫁到他方, 主人看著潦倒的莫札特,
毫不留情, 把他當作野狗一般趕了出去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1 08:29:47
<Amadeus>也有SP哦???
- 留言者: KingWa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2 01:36:21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2 12:52:28
教琴實在是如此,
不管是參加重奏,
還是跟人討論,在學校上課,問問題......
只怕都是這樣,
已經沒有人在意真實的東西,
但學琴除了孤獨以外,
還多些尷尬跟無奈的,
因為不能跟另一個孤獨的人一起孤獨,
有時候還因為跟不上而懊惱!
拿g小調弄無伴奏,有點愚弄巴哈了...尷尬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3 00:54:54
都有 "培養莫札特" 的傾向
別的不說, 只說學琴, 把學琴當作是才能的話, 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很辛苦了
莫札特的音樂, 雖然的確獲益於父親的教育方式, 但是能夠超越時代和文化,
絕不是由技能而來的
技能的學習和觀念, 沒有永恆的準則, 一直在改變
只限於技能的學習, 也會有所限制
我們聽 Casals 的演奏, 歷久彌新, 因為他很早就超越技能的層面
換句話來說, 趕流行差不多就可以說是趕技能的流行...
今天哪些行業吃香或是有哪一位演奏家獲得大獎聲名大噪, 大家就照著他的方式去做
擁有絕佳音樂天賦的人不少, 卻只有一位莫札特
大家這中間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平衡點, 或許才是重要的功課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4 00:21:51
程偉元和高鶚出版了 <紅樓夢>
- 留言者: damn2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5 16:53:24
Lonely... 我想是層次不同~N處不勝寒~ N處有不同的N寒吧...
"N" 讓我們自行填入形容詞... 不知道 大家瞭不瞭我的意思哩?!
老師阿~ 有空來坐坐阿~ 雖然祐不在~ 哈哈哈~ (其實你只想找他吧.....Orz....><")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26 01:24:30
想想 當他 在獲得 觀眾的 迴響時 的 那一刻
關於教育
就 看 喬瑟夫 當初 如何 教導 基督耶穌
就可以 理解 西方教育的 模式
在 華人世界裡 數大就是美
如果一個孩子 不能 有 優異 的 表現
就會被評定 不好
其實 什麼 是 好 什麼 是 不好
沒有人 可以 評論的
電影 沒看過 不過 很可能有誇大 的 成分
在 葬典儀式 時 有 音樂家 和 他的家人觀禮
他是 被 埋葬 在 像所 有 其它 當代 的中產階級的墳場
墳場 在郊外 不能 說是 亂葬崗 那是 奧皇 覺得 墳場不乾淨 頒法 規定 設在 郊外
莫札特 在 死前 才 又 獲 奧皇 的 求 曲 之邀
借錢 在 歐洲 好像 滿普遍的
沙特 和 波娃 也是 從年輕時 就 互相借來借去
莫札特 沒錢 應該 不是 因為 他 的 作品 的 關係
他生前 作品 就 很受 歡迎
也從小 就 和 文人 音樂人 交往
作品 應該 是 沒赚多少錢
不過 體弱多病 也是 很花錢的
再加上 生了 六個 孩子
要花錢的東西很多
關於 孤獨 每個人 都會有吧
想太多 就 會越來越孤獨
拉琴吧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26 19:53:50
是 Arnold SCHOENBERG: style and idea
應該 是 作曲家自傳
裡面 有 很詳細 的 描述
在哪個事件 引發 他的 孤獨感
和 他對 音樂 的 分析
還沒看 因為 是 圖書館 的館藏 加上 滿舊的
有點過敏
不過 我想 老師 應該 會找到 許多的 共鳴點
他也做了不少 批判性的章落
原作是英語的
台灣圖書館 或許會有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27 23:54:02
但是
如果 一個人 是 受到 上帝的眷顧
他的孤獨 和 我們 受 東方文化教育 後 所受的 孤獨 是 不同的
是的
上帝會讓 受到 祂眷顧的人 感到孤獨
但 同時 也會有種 無法言喻 的 喜悅
凡夫俗子 有 凡夫俗子 受 上帝眷顧的方式
很多時候 凡夫俗子 是 更幸福的
如果 以大部分 的 文化基礎 來看
凡夫俗子 的 生活 會 更容易 更快樂
不是 每個人 都會 有 天賦異稟的特質
平凡快樂的生活 也是 上帝眷顧的另一種方式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28 05:07:23
和 我說的 非 得要 有 天賦異稟的特質 有 相通之處
每個人的 人生不同
每個人 能體驗的 也不同 沒必要 走 其它人的路
一對夫婦給了 我ㄧ本書看
是描寫 一位法國女孩 到中國四川 學 國畫 的 歷程
她的描述 很 深刻 大部分的東西都看對了
除了 對神話的 描述 滿奇怪的
重點是
當她在中國的 頭 六個月
由於 學校 特意的孤立她
希望她 盡早 打到回府
沒想到 她撐了六個月
我想 她並沒像過 中國人 會用 這種方式 來 試圖擊退她
在 法國的 天主教 教育 每一個 孩子 是 需要 獨處的
要學習 和 上帝 交往
雖然 不是 在法國 不過 教堂教育 在當代
八九不離十 再加上 莫札特也是 他父親當初 是 祈禱堂的 副音樂主席
或許 他會是 有寂寞的感受
但 如果以 東方的方式 來看 西方的主題
還是 會有出入的
也不是 認為 老師說的 不對
只是 也許是 在這裡 生活久了 再加上 學琴
上課時 我詮釋的 方式
有不少 時候 這裡老師 會 告訴我
應該更 怎樣 怎樣
因為 作曲家的 文化 背景 音樂 曲目 是 什麼 什麼
我想 這是 學習 西方音樂 困難的 地方
更深入的 說 不僅是 音樂 語言 文學 等等
每個 國家 都是 不同的
今天 在 這裡 的 第五台 電視節目 所做的 節目 經常 會有 各地學者的 不同意見
關於 莫札特
無論他是不是 葬在 能被分辨的地方
由於 龜毛的個性
在網路上查的資料 說的 是 關於 他的死因 還有 葬禮 細節
是 多 出於 流言
這也不是 說 電影的描述 是 絕對虛構的
但 在歐洲 影評 是 幾乎說 偏向虛構的多
而且 這是 由 一個 舞台劇 的 劇本 改編的
裡頭 有些細節 是 被評定 不符 史實
無論如何 歐洲影評 通常 不會 給 美國影片 好的 評價
尤其 是 像 這樣 的 歷史題材
不過對於 他的 藝術價值 是 給予 高分的
還有 Salieri 的 心境描述 很深刻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29 03:53:42
可能 因為 由於 對許多東西的看法 在多年長期 和 不同文化的人交往後 很深刻的感受到 中西
的不同
現在 正在 閱讀的這本書 寫的非常好
通常 這樣主題的書 我翻了一頁後 就 看不下去 因為 通常 錯誤 太多
但 這個女孩 非常的有勇氣 非常的聰敏
寫的東西 很生活化 也 十分確實
會想知道 是否 有 中文 譯版
因為 她學習的態度 還有 她看事 的 角度 是 可以作為 啟發求學階段的孩子
我想 華人孩子 也沒 資源 去 做深入學習
絕大多數的人 家裡 還是 沒能力 給 長期在歐美國家求學吧
誰對誰錯 爭辯不完的
但 要知道 不同的 意見 然後做取捨
謝謝老師的大量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9 12:23:44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30 01:12:55
書是 法文的
叫Passagère du Silence
作者是Fabienne VERDIER
滿難翻的 字面上的意思 和譯名 會有出入
因為我朋友 都 看過了 問我 讀後心得 努力的 看 當中
很感動
因為 她真的 很認真 很深刻
大約 看了 三分之ㄧ 她已經不只一次 提到
如果要學習 西方的文學 畫作 是 不可能 不觸及 羅馬希臘文化 基督教文化 文藝復興 古典文
化 羅曼蒂克主義 現實主義等等
也因此 她要求 學校讓她 像其他的學生 一樣的生活
以進而真正深入 到 中國文化
音樂也是一樣
尤其 如果 老師 喜歡 巴洛克
有機會 和 由歐洲到台灣傳教的神父 聊聊
你會發現 很多 不同的 東西
有位 法國在台灣的大學學院裡任教的 包神父
問一問 應該 很容易 找 人很好 中文也說的非常好
也說非常好的英文
通常 神父的七年教育裡 音樂也是佔很重比例的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30 04:03:05
他任教的學校 通常 是 教會學校
如果 台中 的 大學裡 也有類似的 那 很可能 他也會在台中出現
不知道 他忙不忙就是了
希望他可以引領有心人 看見 不同的東西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30 19:32:08
我連這封面都很喜歡, 會想起 <Don Giovanni> 的序曲, 和那雕像出現的時候
這兩處的音樂, 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象徵死亡的 d 小調
這是莫札特無與倫比的作品
你們可以相通, 但不一定要是某個方式
巴哈不會介意你練琴的尷尬, 你也不必懊惱
獵豹在地上, 照樣可以欣賞天上的老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