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方與圓


以前看武俠小說裡面 "雙手互搏", 無限嚮往
裡面還說學習雙手互搏的第一課是 "左手畫方, 右手畫圓"

 
韓非子說 "右手畫圓, 左手畫方, 不能兩成"
意思似乎是分心則不易成事


音樂家師曠也說 "藝之不成, 由心之不專, 心之不專, 由目之多視"
為了杜絕不專心, 還把自己眼睛薰瞎了


偏偏金庸卻認為左右互搏
"說難是難到極處, 說容易也容易之至;

有的人一輩子都學不會, 有的人只須幾天便會了"(參見 "神雕俠侶" 第二十五回)




我傾向同意金庸的看法
周伯通敎小龍女左右互搏, 小龍女一開始左右手也劃不成方圓,
可是她接著就 "凝神守一, 心地空明, 隨隨便便的伸出雙手手指,
左手畫了一個方塊, 右手劃了一個圓圈, 方者正方, 圓者渾圓"


金庸跟著解釋.....
"左右互搏之技, 關鍵訣竅全在「分心二用」四字.
凡是聰明智慧的人,心思繁複,一件事沒想完,第二件事又湧上心頭......"


"分心二用", 與 "心思繁複", 有何不同?


昨天有同學問道 "最近考試將至, 很難放鬆"
究其原因, 另一位同學說到考試的重要...."關係到未來"
未來的事我也說不準, 不過, 把考試與未來糾結在一起, 算不算是 "心思繁複" 呢?
如果能讓考試歸考試, 未來歸未來, 兩者互不相干, 算不算是 "分心二用" 呢?


由專心而能分心二用, 一點也不矛盾
專心就是 "凝神守一", 分心二用則是 "心地空明",
而連接兩者的便是 "隨隨便便"


"隨隨便便" 是不受因果困擾, 自在的心境




其實, 生活當中, 常常有 "左右互搏" 甚至 "上下交攻" 的動作
例如開車, 雙手雙腳同時分別轉動方向盤, 換檔, 踩放離合器,
又踩放煞車, 有時還抽空開窗子...
再加上眼觀四面, 同時還與同車的人聊天沒有停歇,
這何止是 "分心二用"?
可是, 如果是在考駕照的時候, 事關成敗, 有多少人還能一邊聊天一邊同時作這些動作呢?


我常常勸同學.....拉琴的時候別想太多
就是因為 "心思繁複" 之下, 身體窒礙難行
身體當中存有宇宙的法則, 難以言說,
透過動作, 這種法則會自然浮現, 使我們感到它的確存在
如果單純地動作而沒有成敗束縛, 動作在自然法則之下自成動作, 不必再有所求


舉例來說,
在同一條弦上, 以同一弓連續演奏相差八度的兩個音符
如果心地空明, 運一弓與換把位原是互不相干的兩件事
然而如果想到運弓分配, 把位距離, 擔心音準, 害怕演奏聲音不如人意,
這件事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試著在第一條弦上運一弓, 左手同時放在第二條弦上運指往上兩個八度再下行回來,
第一條弦上的空弦聲音會被左手在第二條弦的動作干擾嗎?
兩者成敗並沒有互為因果, 應該不至於干擾
(如果會干擾, 恐怕拉琴已深深鑽入牛角尖, 呵呵)


接著雙手都在第一條弦上以一弓演奏 A 大調音階兩個八度來回,
宛如剛才弓與左手分在不同弦上那般互不侵擾,
是否感到演奏清明而且輕鬆呢?


演奏提琴, 右手運弓與左手運指原本就得分心二用,
如果還有視譜重奏顧及作品風格等等因素, 還要分心多用
可是, 無論如何, 保持演奏的心地空明, 動作才能自然而然




韓非子與師曠之說, 不無道理
可是, 對我而言, "左手畫方右手畫圓" 並不等於分心, 反而是調和
再以第一條弦上一弓演奏兩個八度音階來回為例,
練習當中會發現其實以運弓帶動左手比較容易, 以左手運指帶動運弓比較困難
因此, 即使沒有真的分心二用, 只是在不同的動作中分出主從, 它們似乎就會自行調和了
漸漸的主從二者還會各自愈來愈清晰, 真的要分心二用, 似乎也不再是那麼困難


從專心調和, 而至分心二用, 再到 "隨隨便便"
演奏自然愈能清晰簡單, 並且流露出宇宙的法則






(巴林老師作品 "小提琴手")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1-13 03:25:34
説的真好



讓我想到David Oistrakh plays "Labyrinth" Caprice in D Major

http://tw.youtube.com/watch?v=ibVt9aYL3hs&feature=related

能分心二用到變成一個



也好像你示範一弓一音,一個八度,

聽起來妳好像只拉一個同樣的音

下次我可以錄一下這個嗎?




  • 留言者: zxcdm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1-14 18:32:59
老師說得真好



我發現自己拉得越久越懂得把心專注且運弓十分順暢



我都是等練熟了, 能背譜了, 才認真去練透曲風



老師新年快樂歐! ^^

  • 讓作品滲入身心而散發出光彩,
    有時像是油和水相溶....剛開始緩慢甚至格格不入,
    可是身體會接受作品的振動方式, 進而漸漸相應

    多練習基本的工夫而不一定依靠練習作品, 身體愈能相應震動,
    當身心都夠敏銳, 一法通萬法通, 作品則成為震動的出口,
    好比能量或是水自然會透過不同的時間空間而流露出不同的樣式

    無論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 專注的快樂既純淨又豐富,
    這時連身邊的人事物也都會相應, 分享音樂

    調和自身的震動, 感應作品與作者的震動, 感覺練習或演奏當下週遭的震動,
    和諧的共振, 差不多就是分享了
    心中先有分享, 更容易有共振

    祝新春平安如意!
  • 版主 於 January 15, 2009 02:18 AM 回覆


  • 留言者: yduj0216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1-15 00:49:43
多虧老師

我也學會了使用我相機的錄影功能

XD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06 01:38:26
我重奏的夥伴告訴我

有人 即使再過二十年 也不會有所增進



他是鋼琴老

由於是 自學的 有不少 很不一樣的 姿勢

他也敎吉他 和 手風琴

由於 學過 低音提琴 在他的朋友小提琴手的慫恿下 買了 他的大提琴

就這樣 持續了十年有了吧



以前 上學時 不同的老師 問了類似的問題

主要是 想知道 有多少人 一次只做一件事

好像不到百分之五的人 承認 是 可以 一心多用的

根據科學研究 這是和一個人的性格 息息相關的



老師說的調和 是阿

其實 拉琴有助於思考 和 集中精神

如果 一位同學 有 練琴的 習慣

那複習起功課 其實照道理來說 應該有幫助



關於 錄影

其實 拉琴 在 歐洲 十分注重 樂理

不過如果只有樂理而沒有感情 那 就像 博物館裡的恐龍化石 有骨沒肉

錄影 不僅僅 可以 正視 在聽眾前的視覺感受

更可以 令音樂家自我檢視

其實 我很喜歡錄音 來做自我糾正

因為 很多時候 我們 自以為的一個樣子 和 真實的一個樣子 不 見得是 同一個樣子

好像有點複雜



無論如何 祝大家



新春愉快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06 01:44:31
上面那個是我啦

可能太久沒來 被除名了

哈哈哈

我的 重奏夥伴 是 鋼琴老師啦



由於 是個 正直的人 (突發奇想)

如果 老師的身邊 有好的人

幫她拉紅線囉

只是 他不說中文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07 03:12:21
老師 我的 重奏夥伴 是 男生啦

他是 喜歡女生的

富有愛心 在五月的時候 會去 Haïti 當幾個月的義工

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所以 不需要擔心 外遇問題 哈哈哈



既然 老師 有了可以錄影的 工具 期待在未來 有更多的影片囉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08 18:33:15
幫別人牽線 是很快樂的



我想 Benoît 不會 太在意 宗教

而是 價值觀



他在台灣可以敎音樂 尤其是樂理 樂史 這方面的

琴藝 外國人如果不是 天資稟賦 沒人會 像亞洲人 苦練 來 精益求精

這正好可以補足台灣音樂教育的缺陷

如果 音樂 要演奏的深刻 不談樂理 是 很難 在歐美音樂界真正受到讚賞的

技巧在怎麼好 作曲家 總是還是 會 使用 音符 來闡述 隱藏的情感

這隱藏的情感 是 需要 運用 樂理 和 作曲家的背景文化來解碼的



他學音樂的歷程 和你我相近 是在高中的時候才決定 要走這一行

這在歐洲 其實 是 太晚的



他的個性 在台灣人眼裡 可能比較沒個性

這是和 文化習習相連的

在天主教裡 我們會為自己所信仰的 來做 自我調適



藝術家的氣息很重

所以 在法國 不懂的赚錢

不過在台灣 應該 對他會容易些



如果有人想 嫁 (取) 法國人 (他是荷法混血ㄛ)

聽他說 他荷蘭家族那方面的親友 遍及全球

請踴躍報名



我錄影錄音 都是 為了 不要出糗

在演出前 自我修飾用的



老師才是 真的有勇氣的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11 01:38:43
這幾天 我才 問他 荷蘭人 和 法國人 的 不同



真是 笑死我了 害我連飯都吃不下去



它應該不認識Bijsmar家庭



他正在勤練英文 為未來作準備 他說 這樣 他才可以 和 他未來未婚妻溝通



大家要來報名歐



'演奏深刻, 和技巧精湛, 真的是兩回事,' 我說有多少 亞洲人真的理解這句話的涵義



開誠佈公 也合 性格 生活背景 有關

年齡 只是 其中的 可能影響因素



看老師的 錄影帶就好了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