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Cindy 的問題:
老師
我剛看了這位大提琴家的手指及手掌隨著上弓的變化
很明顯的 隨著弓的行進 有著機械性的變化
因為他的每個變化都呈現塊狀的轉變及重心的轉移
這項是我現在正在練習的四部曲嗎?
那我是應該讓每個層次都很分明的改變
為什麼我感覺我的手部層次的變化不明顯
是不是我忽略了什麼?
Cindy 的問題, 除了轉移重心使用不同的手指運弓,
其實還有其他方面, 值得討論
請參考 <運弓> 一欄當中 "斷劍", "弓尖", 與 "轉"...等數篇
我不認識影片中的提琴家, 討論只是就事論事, 並非針對她而論斷
- 留言者: odddal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8-31 15:02:11
- 留言者: e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1 01:35:25
- 留言者: Cindy
- Email: tinycindy@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9-01 11:54:03
- 留言者: odddal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3 21:35:12
所以不太懂什麼根據運弓啊改變什麼
我覺得啊
有著機械性變化機械性這詞不適合形容拉琴
什麼又是塊狀轉變
感覺是用文字說話
不能心領神會
我也覺得啊
這樣量化的形容不像是在學琴
好像是要彰顯某事
還是我用字程度比你細膩之類的
基本上
以我這樣普通的聆聽者而言
讓我的心糾結在一塊就會感覺好硬
我替那位演奏者擔心
感覺她很認真學琴
如果不小心拉錯該怎麼辦呢
我聽了會緊張
所以就感覺很硬啦
目前只會使用中文耶
哈哈轉系後就不會受到這個台文的騷擾了
- 留言者: 威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4 11:29:22
所以怕琴,害怕樂器不照著自己心中的樣子來演奏
越來越緊張,不只演奏的人緊張,連聽的人都替演奏的人緊張
回到根本,就是沒有跟琴當好朋友阿~
- 留言者: odddal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5 00:57:03
只是我對文字敏感= =
還是得了一些獎
每次看到那些作家'評審的指教啊
總覺得後來也是各執一詞
有點厭倦這樣的形式啦
呵呵
CINDY 不要誤會我啊= =
因為我看的點不一樣的樣子
我沒有忘記上課討論過的例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
你說
拉琴時想像自己是一片落葉
飛啊飛的落在水面激起一點漣漪
我覺得得失心也挺妙的
會不會我以前也是這樣所以在他身上看到我影子= =
- 留言者: odddal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6 13:36:31
每次打個問號是不是在說
嘿 再留個言吧
哈哈
很有感觸是真的
連吃個小舅舅的彌月蜂蜜蛋糕都很有感觸
哈哈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09 01:45:20
還是硬力???
應力跟面積和施力方向有關係..可以如老師說的外功
拿弓,運弓方式,轉腕,手臂...等等形式動作
應力也跟剖面性質有關係,分散\分配
可比喻施力的內部過程,例如你說手腕拱彎,讓重量傳遞到弓上,因為力量方向性改變,
所以剪應力轉成更多的正向力,像翹翹板一樣,整體合成力還是一樣大!!分配不同!
而這種彎曲關節方式,可以說改變手與手臂之間的重心位置,讓bending moment少一些,
讓手背肌纖維反方向的消耗力減少,拉起琴比較輕鬆,...................
我最近改變打球的相對重心,過幾天去驗證看看,或許是新的有趣結論
我找到一手難得曲子,舊 Alban Berg Quartett弄巴哈
******************
她說的應該是 "硬梆梆" 而沒有適當分散與分配的運弓啦~
你說的應力, 分析頗為恰當,
我拉琴只是根據很基本的力學原理, 至於調適的方式, 則在於能量流通
對我而言, 通透與否, 不是對或錯, 而是形成人體/琴 以及 地面/空氣和空間 共振的形態
通透或不通透, 各有各的美, 感知與調適的能力則來自於不斷練習基本的工夫,
這也是拉琴修養深淺之間的差別
過兩天回到台中再來討論打球與 Alban Berg Quartet 吧! 版主 於 September 13, 2009 02:06 AM 回覆
- 留言者: 威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16 17:58:18
每次你的問號都讓我很難接話...
看似簡單的問題,感覺又很複雜 大概就是這樣的東西吧
以此推想, 這位演奏者觀照哪邊多些? 弓還是左手? 還是弓與左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