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分配聲音的重量


巴哈 1747 年的作品 "音樂的奉獻"
奉獻的對象是誰?


就創作歷史與因緣,
這首作品是獻給普魯士國王 Frederick the Great, 他在 1740 年即位
由於 CPE Bach 擔任 King Frederick 的宮廷合唱樂長,
老巴哈和國王彼此聞名, 相互仰慕, 兩人在 1747 年相會


"音樂的奉獻" 包涵許多意識的探索
透過對位和聲而顯出時空伸收扭轉
不論是演奏, 聆聽, 研究樂譜, 根據作品衍伸出數學的意義...
這首作品促使意識更進一層, 其實, 也具體指出思辨推進的趨向


巴哈在其中的卡農 "Canon per Tonos" 附上一句話:
音調節節高升, 一如國王的榮耀










Canon per Tonos 從 c 小調開始,
獨奏樂器 (最高的聲部) 演奏 "音樂的奉獻" 主要旋律的變奏
比較低的兩個對位聲部, 分別從 c 以及高五度的 g 開始


主要的旋律不長, 可是, 當主旋律似乎即將結束的時候,
卻不是結束在 c 小調, 而是上升到 d 小調
巴哈藉由轉調, 把結束變成開始, 於是先前的過程再來一次
這一次即將結束的時候, 整個曲調又上升到 e.....
於是再來一次......到了 升f.......再到 升g.....再到 降b.......
過了六輪, 終於回到 c


主旋律從 c...d...e...升f...升g...降b....繞了一圈回到 c
對位聲部當中, 從 g 開始的聲部則循不同路線, g...a...b...升c...升d...f...g.....也繞了一圈
看看這兩條路, 是不是剛好涵蓋了八度當中的十二個半音呢?


王者的榮耀, 步步拾級而上, 敬謹而沒有躁進


看起來, 這首 Canon per Tonos 向 King Frederick 表達了尊崇之意
然而它卻也是謎, 巴哈還要我們尋找隱藏其中更進一層的意思 


from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心理學家 Roger Shepard 研究意識與空間的認知,
他創作了 "Shepard Tone" 來驗證聽覺與心象空間的關係









如上圖樂譜所示, 平行的八度同時演奏,
過程中巧妙分配不同八度線之間的 "比重" (音符的強弱漸層, 上圖以音符的大小來顯示)
不斷重複演奏這些八度的過程中, 藉由音符的 "重量分配",
製造出上升下沉或是回到原點的音像
其實, 音符都還是一樣的


(搖滾樂團 Queen 的專輯 A Day at the Races 一開始也有 Shepard Tone 的效果)










巴哈的 Canon per Tonos, 是不是 "永無止境的天梯" 呢?
如果演奏融合 Shepard Tone 的道理, 這天梯是不是會一直回到原點呢?
不斷爬升, 一直回到原點....


"音樂的奉獻" 恐怕是窮盡心力不斷精進終而滄海一粟之嘆




(請參考 2008 0104 "克紹箕裘"  ;  2010 0304 "矛盾與互補")





  • 留言者: Cindy
  • Email: tinycindy@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10-05-26 00:16:07
有點像是老師之前提及的typology

  • QUEEN, 很好聽,但,老師你透露年紀了
    Cindy 於 May 26, 2010 12:17 AM 回應


    沒錯, 這首 Canon per Tonos 當然也有拓墣學的意義
    不過, 現在的 "年輕人" 不聽 Queen 嗎?
    聽過 Queen 不表示 "有年紀" 吧~不然我們聽巴哈難道就變成兩三百歲了....
  • 版主 於 May 26, 2010 05:06 PM 回覆


  • 留言者: X2X3X3X9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6-02 01:14:22
第二首聽起來很噁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