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乘風歸去


有一句話, 害人不淺:
我思, 故我在


呵呵, 這裡有兩段話, 也許顯示了我們如何承受思考 (思想) 之苦...


中心思想啊,就是,
每一步踏出去都要能講出個道理
比如,為什麼要這樣那樣的鋪陳啊
也許在 "下手" 之前,
要先釐清自已要傳達的是什麼
他讓我聽到的,有點 "文勝質則史" 啦
(註: 看了一位同學拉琴的影片, 於是舉此例, 但是影片恕不公開)

無論 Bylsma、或者 Starker,
他們的音樂都讓人有一種來自源頭、有所本的安心感
至於 Bylsma 講出什麼道理呢?
"感覺" 這回事好難描述清楚啊~~
這麼說好了, 我感覺到,其中每個音符都有很清楚且一致的指向,
指向某個我稱做是 "中心思想" 的東西,
被演奏出的音符們並不是為了炫惑我的感官而發聲的

Bach在譜上既沒寫要 rubato、也沒寫要加快或漸慢,
那麼演奏者加諸在原版上的這些外掛的表情符號,
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如果講不出個道理,聽起來橫生枝蔓而已呀


************************


身前面上胸部自然挺起,胸肌放鬆,不緊,不壓,不塌,
如果胸部有絲毫的緊張感,都影響發聲質量。
雙肩與胳臂要自然鬆垂,呼吸時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緊張,表情微微興奮而舒展。
頭的前部嘴角以下包括下巴,下颌,下顎各部分肌肉,
牙關節,舌根,前頸部要處於非常放鬆類似懶洋洋的狀態。

身體後半部,對歌唱最重要的是脊柱的支撐作用,脊柱要挺拔,
上端頸椎略為梗直,但絕對不能用力,
它的作用指適給咽腔通道固立的穩定,對共鳴的形成有積極作用,
正是由於歌唱者感覺後頸有微小的挺拔緊張的感覺,才形成『前鬆後緊』的感覺。




兩段話言之成理~
不過, 來聽聽兩個人彈琴












以上兩位彈琴, 都有 "中心思想" 嗎?









iastist: 所以, Fischer 的 "中心思想" 是甚麼?


G: 鬆, 無為而治


iastist: 的確, 尤其 Fischer 彈到 K.331 第三樂章, 乘風歸去...讓我深深震動


G: 企圖要有所作為,或者做作出來的自然,反倒容易失去某種自然天成的情調
Fischer 彈的第三樂章,的確,從沒人彈得像他這樣


iastist: 上面第一段話頗堪玩味的是 <在 "下手" 之前,要先釐清自已要傳達的是什麼>


G: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 "起音" 最難


iastist: 問題是....對我而言 Horowitz 就在 "釐清", 所以一開始彈就一直不斷在自圓其說
想要先釐清 "起音", 起音就難了

也就是還沒彈就在想.....思想有重量, 這重量會傳到身體和琴,
於是就背負著重量在彈琴


G: 我想,同學拉琴的狀況跟 Horowitz 的狀況不太一樣


iastist: Fischer 彈琴就是 "彈了再說", 俗話說豁出去, 或是漫不在乎, 音樂自然會帶著自己走


G: 同學的狀況 (不好意思, 以他當反例) 是音樂不知道要去哪裡,
Horowitz 則是知道要去哪裡但每一步都踩得透力


iastist: 同學跟 Horowitz 的差別應該是他無法像 Horowitz 那樣控制身體,
但是兩個人都背負著 "思考的重量".
Horowitz 其實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啦, 哈哈, 不然哪會那麼吃力.


G: Horowitz 喔,用台語講叫作 "愛水" 啊 :P


iastist: Horowitz 差不多就是 "努力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哈哈
對啦, 也可以說是愛水, 但那跟音樂沒啥關係, 所以我說他其實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G: 我會認為他仍然有中心思想,只是那並非我所喜歡的/嚮往的


iastist: 是音樂的中心思想還是身體的中心思想?


G: 音樂的中心思想


iastist: 哈哈, 我猜也是


G: 是音樂的、或身體的,一定要切開來看嗎?
iastist: 按照這樣說, 影片裡那位同學也有 "音樂的中心思想", 呵呵
G: 啊,那個,那位同學喔,他沒有捏
iastist: 有啊......那就是 "著急", 哈哈~
G: 這… "著急" 也算 "音樂的中心思想" 喔?
iastist: 不一定要 "有道理" 才叫中心思想吧?


iastist: 倒不一定要把音樂或身體的中心思想切開來看,
其實甚至不必切開來看, 只是, 有某件事造成他們分開了
是甚麼切開了音樂與身體?


G: 是什麼? 思想吧


iastist: 沒錯, 是思想
思想也造成 "起音" 困難
思想也使得 "身體的中心思想" 無法自然浮現


G: 可是齁,我覺得啦,就連 "豁出去了",也是思想之後的一種決定


iastist: 呵呵, 這我沒有意見,  但從那開始, 思想就退開了, 這需要練習...
也就是練習到思想所及, 都沒啥要緊的, 於是可以很輕鬆就放掉了
甚至也不必想要放掉, 只任它起落而已
漸漸的, 思想不再像塵埃那樣沾染在心上
也就不用像 Horowitz "努力打掃", 哈哈

思想沾染身體, 反映出的也就是思想沾染心上
因此身體無法自然動作, 身體本有的 "中心思想" 流露不出來
身體動作 (姿態) 如何如何, 倒不一定有多重要,
但如果它妨礙了能量流動, 音樂就停滯了
思想無為, 能量自然而至, 身體自然而治




(請參考 2006 0812 "練習" ; 2012 0814 "大盈若冲")






  • 留言者: 添隆人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10-13 00:35:53
黑黑老師之前就很像和你討論"挺胸"和"臺風"的關聯性,我之前的老師都會要求我拉琴時背桿挺

直,說是要展露出臺風和自信,可是每次拉完覺得背要斷了!難道這就是"前鬆後緊'嗎?還有舞台

的自信除了挺胸外沒有其他達成方法嗎?

  • "前鬆後緊" 不是我說的, 我也沒有這樣跟任何人討論或練習過,
    文章裡引用的話, 純粹用來呈現 "思想的重量與負擔",
    照這兩段話所說來練琴, 後果恕不負責~

    至於舞台的自信.....根本沒這種東西啦!
    或者, 假設在舞台上有自信, 那也跟琴拉得如何關係不大
    拉琴就是拉琴, 拉琴自在與否, 是你跟琴的事, 無關舞台,
    也無關於特定的姿勢 (最好是背桿挺直就會有自信了, 唉~)

    自信與否, 都好啦,
    既然稱為 "自信", 也就跟自己有關, 也不需要刻意顯露
    生活當中處處跟自己有關, 別迴避自己, 就可以培養與練習自信,
    在舞台上擺出某種姿態, 或許算是武裝, 而自信應該不需要武裝吧?!

    請參考 2007 0924 "自信"
  • 版主 於 October 13, 2012 04:24 AM 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