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故事很多,
但最戲劇化, 也常拿來大作文章的, 是喪失聽力
他逐漸喪失聽力的過程, 好似牽動人生的軸線, 也添上創作的神秘感
關於他的聽力, 諸多推測, 除了本身身體導致如此, 還有生活方式的影響,
例如, 有人說是因為小時候爸爸常對他大吼...
的確, 小朋友很容易聽得到高頻的聲音 ( 例如, 8 KHz 以上),
雖然身體可以感覺得到震動, 不一定要依賴聽覺,
然而聽覺捕捉高頻的能力, 隨著年紀漸漸消失, 很正常,
到了老年, 不僅高頻, 連低頻也聽不到了, 是俗稱的重聽
聽不清楚高頻, 雖然還不算是重聽, 但高頻具有清晰的性質, 有如聲音的亮點
聲音具有較多高頻的泛音 (overtone), 也就容易辨識, 聽得到高頻容易聽得清楚
不過, 銳利的高頻有如箭頭, 破空之聲, 有時令人不自覺掩耳或閃避
貝多芬究竟如何喪失聽力, 我也不知道,
但是, 觀察現代音樂家 (尤其是提琴家) 練琴, 倒常常感到大家自損聽力卻似乎渾然無事
音樂家練琴而喪失聽力, 其實普遍, 並非胡謅,
三十多年前就有人作實驗, 發現交響樂團裡的音樂家,
有將近一半的人, 聽力喪失超過生理年齡的正常範圍
半信半疑的話, 不妨也自己作實驗, 去聽一場 Mahler 或是 Bruckner 交響曲的音樂會,
最好坐在前排, 整場聽完, 看看有沒有耳鳴
過度噪音導致暫時喪失聽力, 徵狀之一就是耳鳴
坐聽眾席尚且可能如此, 台上置身其中的人, 除了音樂會, 還加上每天長時間練習,
沒有 "職業傷害", 恐怕很難
小提琴最細的空絃 E, 大約在 660 Hz,
這還只是基音 (Fundamental), 運弓之下, 尤其是現代弓運弓, 衍生的高頻泛音, 不知有多高,
從空絃 E 往上, 動輒超過一個八度, 基本上就已經接近 2 kHz,
在這頻率產生的高頻泛音可不像是細密的針尖直刺而來嗎?
我們光是乍聽尖銳的高頻就不由得掩耳, 如果每天練習小提琴好幾個小時, 能不重聽嗎?
拉小提琴, 發聲靠近左耳, 所以左耳重聽又甚於右耳
小提琴之靠近左耳, 有如戴上耳機, 或是行動電話緊貼耳朵,
長期戴著耳機聽音樂, 耳朵裡纖細的聽覺細胞, 很快就受損, 也容易重聽
不少朋友都說戴上耳機隔絕外界, 是一大享受,
但是, 他們也都承認, 摘下耳機之後, 使用音響聽音樂, 需要開大音量
練琴, 也就像是 "隔絕外界" 了?
否則, 在任何音樂系或是音樂教室琴房外頭走廊聽各個琴房裡, 有如激烈廝殺,
在琴房裡的人, 為何渾然不覺吵鬧呢?
如果是音樂而不是噪音, 為何大家的琴房要慎重隔音呢?
甚至, 注重養生的人還得戴上耳塞來練琴?
練琴發出噪音, 卻自以為是音樂, 是音樂家真的重聽了吧...
前兩天跟一位同學練習小提琴, 提醒他別拉太大聲以至於聽不到節拍器,
沒想到居然難以克制, 而且, 他的節拍器更是早就調到最大音量了
這時代, 重聽的音樂家很多, 只是, 未必像重聽的貝多芬難以自處
- 留言者: 天龍仁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2-04 23:28:13
可是我到大學都只能在走廊上拉琴
啊 好死不死走廊上也有小喇吧在練
所以就不自覺拉大聲了
那如果是在這種狀況下,老師你覺得要怎麼解決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