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 在華德福學校教書,
想找我去教提琴, 從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開始
於是約了一天去 "面談"
很好的學校, 很好的地方,
約在假日, 沒有見到小朋友,
但是和兩位老師相談甚歡
相談固然甚歡,
對我而言, 如果要共事, 雙方或許還得進一步溝通與磨合
其中我自己需要好好思考的部分, 是教學的目標
我沒啥目標, 也不備課
每次上課, 都從同學的問題開始
不檢查作業, 也沒有進度, 這大概都是來自於沒有設定目標
也許, 應該這麼說, 我心裡的目標都不能算是 "目標",
不是為了音樂作品, 也不準備音樂會, 不考試, 不參加比賽,
更無視同學的 "音樂能力, 前途, 與展望"
最近還有其他人跟我討論小朋友的音樂教育:
關鍵在有沒有恩賜或天賦?
我覺得即便是天才也需要苦練。
就這點來說,若有恩賜及天賦,當然練越多越好(只要不會受傷)。
至於興趣,我覺得除非極度沒有興趣及極度有興趣之外的人,興趣都是培養出來的,
然而一般小孩子(人的罪性與墯性)的興趣會隨著辛苦成反比也隨著成就感成正比,
所以不逼不鼓勵的話,越難的樂器或其他的技藝,
小孩子(大人也不例外,只是大人可能比小孩有意志力一點)會越沒有興趣,
直到有一天他開始有成就感,就越會有興趣。
(我自己大概在小學三年級以後,就比較自動自發練琴了,
但中學以後,自己有心苦練,不過看來應該是已經為時已晚了。
馬友友及傅聰可能都是特例)
但是,家長要小孩子學樂器的目的為何?
是發現他有恩賜及天賦,而要好好栽培的話,那就要讓他儘早可以苦練。
若只是為了培養他能坐得住,專注力及吃苦及解決困難的能力的話
(這部分,即使小孩子沒有天分,其實也很有價值,現代的小孩尤其缺乏),
那麼適度就好,不需要苦練。
我認為絕大部分小孩學樂器的成敗(能不能學下去,而不是能不能成名),
主要是在於父母。建立紀律及規矩是關鍵。
以上是純從學樂器的層面講的。
但我更認為建立孩子和神的關係及為神的緣故學樂器,才是最重要的。
馬友友他小時候的確苦練過,但有段時間(中學那段),他不要練了,
他父親答應他的要求,但條件是他每天一定要練音階,其他的可以不練。
他後來唸哈佛人類學,大學之後,才又決定回到音樂的路。他父親的條件是很有智慧的。
以弦樂及鋼琴而言,要在15歲以後才苦練(即不是從小一路走上來的)
成名的很少很少。
有對的目標及心態,學樂器才會造就好的個性及天國人才。
我個人雖在教會長大,但父母從未這樣建立我的人生觀,
所以我信主後,才漸漸體會到我學樂器雖也得到不少益處,
但卻也同時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完美主義及靠自己的個性,
是我一直到現在都一直還在對付問題,也是我和之間(註) 的關係上的不易完全除去的障礙。
如果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那麼不只父母和神的關係重要,老師和神的關係也很重要。
[註: 我和甚麼之間? 字裡行間沒有寫清楚,
我私以為神, 琴, 其他人, 都包括在內, 是一體…iastist]
我覺得即便是天才也需要苦練。
就這點來說,若有恩賜及天賦,當然練越多越好(只要不會受傷)。
至於興趣,我覺得除非極度沒有興趣及極度有興趣之外的人,興趣都是培養出來的,
然而一般小孩子(人的罪性與墯性)的興趣會隨著辛苦成反比也隨著成就感成正比,
所以不逼不鼓勵的話,越難的樂器或其他的技藝,
小孩子(大人也不例外,只是大人可能比小孩有意志力一點)會越沒有興趣,
直到有一天他開始有成就感,就越會有興趣。
(我自己大概在小學三年級以後,就比較自動自發練琴了,
但中學以後,自己有心苦練,不過看來應該是已經為時已晚了。
馬友友及傅聰可能都是特例)
但是,家長要小孩子學樂器的目的為何?
是發現他有恩賜及天賦,而要好好栽培的話,那就要讓他儘早可以苦練。
若只是為了培養他能坐得住,專注力及吃苦及解決困難的能力的話
(這部分,即使小孩子沒有天分,其實也很有價值,現代的小孩尤其缺乏),
那麼適度就好,不需要苦練。
我認為絕大部分小孩學樂器的成敗(能不能學下去,而不是能不能成名),
主要是在於父母。建立紀律及規矩是關鍵。
以上是純從學樂器的層面講的。
但我更認為建立孩子和神的關係及為神的緣故學樂器,才是最重要的。
馬友友他小時候的確苦練過,但有段時間(中學那段),他不要練了,
他父親答應他的要求,但條件是他每天一定要練音階,其他的可以不練。
他後來唸哈佛人類學,大學之後,才又決定回到音樂的路。他父親的條件是很有智慧的。
以弦樂及鋼琴而言,要在15歲以後才苦練(即不是從小一路走上來的)
成名的很少很少。
有對的目標及心態,學樂器才會造就好的個性及天國人才。
我個人雖在教會長大,但父母從未這樣建立我的人生觀,
所以我信主後,才漸漸體會到我學樂器雖也得到不少益處,
但卻也同時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完美主義及靠自己的個性,
是我一直到現在都一直還在對付問題,也是我和之間(註) 的關係上的不易完全除去的障礙。
如果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那麼不只父母和神的關係重要,老師和神的關係也很重要。
[註: 我和甚麼之間? 字裡行間沒有寫清楚,
我私以為神, 琴, 其他人, 都包括在內, 是一體…iastist]
對於教育, 大家各有看法
其實這也就是大家如何看自己, 看世界
音樂在生活中到底有何作用? 很難說
但音樂的確就是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所以, 走路吃飯等等, 都是音樂
欣賞或演奏音樂作品, 只是音樂的滄海一粟罷了
華德福的教育, 相當生活化,
不過, 老師仍然問我, 上一年提琴課,
能不能有一場音樂會, 跟小朋友的家人朋友分享?
當然可以!
只是,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在意演奏的不是音樂作品,
而可能是空絃長弓音階
有句話說得很好,
賽跑的意義, 在於一同跑步的相互陪伴之情
咱們在這世上, 大約也不過如此吧
生活化的教育, 說來容易
現代生活裡, 有多少師生在課外密切相處呢?
就連父母子女, 生活中又有多少時間相處?
生活既是連續不斷, 教與學其實也沒有停歇
不知道面談之後, 我是不是錄取了, 哈哈~
學校離我家不遠, 先找時間去看看小朋友種菜種稻,
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帶我去散步,
然後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