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遠近


一位同學說每次拉琴到了第一條絃 (A 絃) 開始上行就容易緊張,
其實這不只是心理問題, 也有事實根據.....


大提琴 A 絃離身體最遠, 不容易親近
琴既然置於身體左側, 運弓跨絃就有遠近之分
最粗聲音也最低的第四條絃, 靠身體最近, 運弓手臂有如自然下放於腿側,
向左推展, 第一條絃離身體最遠, 運弓跨絃有如往左前方擴展的扇形,
人與琴方得相宜


常見運弓到第一條絃, 受琴橋弧形影響只把弓舉高而沒有往左前方伸展,
於是不僅右肩高聳, 身體重心也整個偏高,
這使得槓桿作用與重量轉移變得更難,
通常只好努力壓絃, 對抗偏高的重心


第一條絃既然最細, 能夠承受的重量也最小,
壓絃容易過重, 絃就卡死了, 發不出清澈的聲音....逼它大聲又能如何呢?



看這影片裡一開始,
Anner Bylsma 在跨絃當中手臂如何適時的收與伸,
肩膀不聳, 身體很自然











其實, 就像伸手往左前方取物,
當然不是伸手, 而是身體有如彈簧般也同時伸展,
雙腿更加往地下延伸, 上身更柔軟並且保有彈性
手臂呢, 也還是像自然往前伸出一般, 墜肘曲腕垂指


偏偏有曲子從頭到尾只拉第一條絃,
這讓人稍一失衡就壓絃, 壓絃無異於舉重, 身體很快過勞























上面幾位, 從琴的擺置與身體重心,
身體和手臂的伸展,
是否善用槓桿,
真是各有其貌各盡其用



再看看 Pau Casals 演奏 Brahms e 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 (影片中約 2:30 開始)
身體如何順勢而為, 沒有勉強, 既專注又很開放,
演奏深入, 卻也很單純, 的確是大師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