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多元文化風貌的音樂家


國家公共電台 (NPR) 的節目 This I Believe 
在三月十日有老馬的一段話

******************************************************



我相信, 人的表達方式, 無限多樣


我在三種文化背景之下成長
在巴黎出生
父母親來自中國
童年大部分時候住在美國
年輕的時候, 我很困惑:
每個人都說他們的文化最好, 但我知道不可能大家說的都對


我感覺得到大家期望我選擇成為中國人或法國人或是美國人
有許多年, 我在三者之間打滾, 一一嚐過這三種滋味, 卻都不能很自在
我總希望我不必選擇, 但我實在不清楚那到底是怎麼回事.....能夠不選擇


然而, 嘗試不同文化的過程裡我也有收穫
當我為了有所歸屬而掙扎, 卻開始了解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
也就在那時候, 我了解到我實在不必為了選擇某種文化而排除別的文化
我反而可以盡取三者之長


我選擇的價值觀會成為我的一部份, 但是不必有某種文化獨占優勢
我固然以身受中國文化的深度與長遠歷史的薰陶為榮,
同時我也熱愛法國文化深刻的藝術傳承, 以及把握機會並且許諾未來的美國文化


因此, 與其在這三種文化之間只選其一,
現在我選擇探索更多其他的文化並尋找我喜愛的元素
每天我都努力往未知的方向走去
漫步其中, 總有意外的收穫, 持續塑造我生命的風貌


如今, 我把這樣的觀念實踐到音樂工作當中
我演奏的音樂, 像我一樣, 不只是屬於某一種文化
這幾年來, 我探索了許多不同的傳統音樂


這期間, 我認識不少音樂家, 分享對音樂的信念
我們相信在不同文化交錯之際, 存有創作的力量
這些音樂家慨然導引我進入他們的音樂傳統
也因為這樣, 我自己的音樂演繹有了新的意義


音樂, 文化, 和人之間的發展, 絕不尋常
沒有一定的道路, 也無法依據特定的經驗
從家庭, 環境, 文化, 國家, 都不斷在塑造我們
每個人都在這過程裡結合所學與自我的認定, 進一步尋求未來的自己
當我們奮力找尋自己的聲音,
我相信我們的眼光更要超越自己既有的聲音
並且在人表達出來的各種聲調與色彩之間, 找到一息之地





































留言者: Corvento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3-23 12:26:08
首頁的照片是你的大提琴嗎 很美的琴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4-21 03:13:59
國籍 似乎 並不重要

重點是 這背景帶給了當事者什麼

而這當事者 能不能 將這些拓展到生命當中



馬友友音樂的多元 豐富的情感 溫淳的交際手腕

使得 愛樂的我們 很幸福



老師的 指的職業與業餘

其實到最後 也是 生活的哲學

馬友友 並沒有 因為 一首曲子 或 一個活動 是 小 而 將他棄之為次

不停的鑽研 不停的探討 不停的求新



上次 聽他音樂會時 小冊子裡 還提到 他現在著力於 一些慈善公益活動

希望 為貧困地區的孩童 帶來一點支持



有時 不僅想問 現在有多少人 真正 致力於貢獻 不求付出

有多少人 付出 不是為了 未來履歷上 多一項 頭銜

也許這也是 藝術家 和 一般人 的分別



也聽了 馬友友 和 台灣樂界的一些交流

是善人吧 老師 很幸運 可以 認識他 我們在國外 只能 遠遠的看

票很貴 也不好買

他是很受歡迎的



回到他提到的 其實也是 我們探討過的

自我 到了 最後 是 零

來演譯 音樂

很難 但不是 不可能

我想 也許 這也不僅僅是 字面上 的 自我意識

而 更深一層 是 不以 主觀的方式 但 尋求客觀

因為 完全秉棄自我 似乎也行不通

沒有 先前的經驗 要如何 理解闡述 原作

也許 他說的 是 要有 寬廣的心 和 思路 來接受 不同的 見解吧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4-21 20:59:25
老師真幸福 可以和他無距離的談天



我們 只能 遠遠的 看



說到 音樂家 斜眼看人 其實 不僅僅是 音樂家

有很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



在國外 挺舒適的 因為 斜眼看人的人 少多了



很多時候 和同文化的人溝通更難

他苦笑 可能因為 他聽不懂吧 又怕說錯

其實 這也是交談的重點

歧異是了解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