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許多科班出身的音樂家有種傲氣
雖然倒不一定是目中無人, 卻是令人難以接近的習氣
學習音樂很辛苦, 學而有成更不簡單, 這我了解
但各行各業都如此, 為什麼偏偏有特別多自視甚高的音樂家?
不僅不少職業音樂家刻意要區分 "職業" 與 "業餘"
這樣的劃分甚至影響了其他人, 學習音樂連帶變得有區別....
音樂班音樂系是科班是專業, 其他人是業餘是興趣, 不能混為一談?
好像職業音樂家鑽研並精通演奏創作的知識和技巧,
而業餘的音樂家則是熱愛音樂之外不那麼了解技巧, 也缺乏專業知識?
我可沒看到巴哈的樂譜上註有 "只限職業音樂家研究使用" 啊~~
前幾天剛好看到這篇 Mischa Maisky 的訪談
其中幾句話有意思
由於他先後師事 Rostropovich 與 Piatigorsky,
談到他演奏技巧的奠定是否要歸功於兩位大師
他說:
我在蘇聯的體系成長, 所以在音樂學校裡我學到了某些技巧
雖然如此, 我仍然自詡為 "半業餘的大提琴手", 而且引以為榮
我跟業餘的大提琴手很有感應
不只是因為, 像他們一樣, 我熱愛音樂超過其他
也因為我幾乎不知道演奏大提琴的技巧是怎麼回事
我想不起來有任何人敎我演奏的技巧
因此我也沒辦法敎琴
I was brought up in the Soviet system,
so I learned certain aspects of technique while in music school.
Despite this, I still proudly refer to myself as a "half-amateur cellist."
I feel very connected with amateur cellists, not only because, like them,
I love music more than just about everything else,
but because I hardly know anything about how to play the cello.
I don't recall anybody ever showing me how to play,
which is why I don't teach.
再講到兩位老師的教導
Maisky 提到兩位都把音樂, 想像力, 體會作曲家的意圖,
看得比如何演奏大提琴還重要:
現在許多年輕一輩的人似乎演奏樂器重於演奏音樂
他們相信, 要演奏得更大聲, 更快速, 比別人更清晰, 才算成功
這樣的方式, 危險之處在於音樂變成次要了
演奏變成是關乎掌握樂器的能力夠不夠, 再也不是關乎音樂
These days, many young people seem to prioritize
the instrumental aspects of playing over the music they play.
They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succeed they must play louder, faster,
and cleaner than anybody else.
The danger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the music becomes secondary,
since a performance becomes more about how well
somebody plays instrumentally instead of about the music.
- 留言者: yoo80125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3-28 22:17:40
3:35?
是很閒都不用睡覺就對了?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3-31 07:39:28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4-12 17:28:04
Through time, through experiences, we learn different sensitive things. The artists
look for expression of certain things,... It's hard to explain. It's also based on the
religion. You get to learn the essential of Christianity, then you may probably
understand it one day.
Frequently, mainland chineses and some taiwanese are very proud of what they
can imitate and how perfect of their skills. Well, in Europe, it focus more on what
we can bring to the others through one's talent. That are culture differeces...
It's not to say taiwanese and chinese cultures are lower than the others, I'm very
proud to be a very traditional taiwanese who lives in Europe, but probably we get
to learn how to see me as a 0 than as a giant, than we can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Rosto and Piatigo,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rtist and a
technician.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4-13 13:58:27
我想 在歐洲紀律與和諧也是佔生活和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大部分
只是 有些因素是 比 規律 還重要的 因此 當這兒的人 發現 本末倒置的情況 他必須發言 他必
須讓其他人有意識 否則 他就是自私的
歐洲 也有很多的 文化 和 我們 亞洲的 一些思想 相通
只是 表現的方式不同
歐洲的文化說的 更是 謙卑 就說Rosto吧 他就是公認一位完全沒架子的人
我想 這是因為 在台灣的 歐洲人很少 遇到的大部分 歐洲人是 想做生意的
所以這些 在亞洲的歐洲人 要入境隨俗 要懂得自誇
事實上 以歐洲人的 觀點 他絕不會 自誇 好的是 一定是必須由外人來評論 不是自己發言
我想說的是
也許 在台灣 我們的教育 是 在自制 (由內而外) 與 壓制 (由外而內) 之間有所平衡
並且在鼓勵創造能力與保持謙卑之間有充分的調和
但沒有 一顆開放自由 具有愛的 心
這要如何 真正 由內而外 由外而內
因為 這最終 談的 還是 self....
當一個人 看重的是 周圍的人 即使他說的 是 他的抱負 和 理想
那他 很難自私
這裡 會是更人性的 要求 我們做自己能力可及的
我想 這是 心中一定要有愛 的關係
我想這也是 歐亚的主要生活哲學不同點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4-13 15:19:50
也就是
這裡人 會對你解釋他所熱愛的作曲家 對這作曲家的點點滴滴 結合到音樂詮釋當中
因為 只有越了解作曲家當初的心境時 一位演奏家才有可能更貼近作曲家所想表達的
我想這也是 Rosto 到晚年 還在研究 Bach 的 suit
這抱負和理想很多時候是為了傳述作曲家當初的心境 所必須的條件
也就是 希望 讓有更多人 更貼切的理解 (如果這演奏家有這個能力時)
這也是為何Rosto加配錄影講解他的approach
可他也絕不會告訴你 只有他的詮釋方式 是最好的
再想想 Rosto 年輕時 抗蘇聯的方式
錯的就是錯的 他也不因個人職業而自我貶低
他說他該說的 做他該做的
他從來也沒換 護照 他也還是 很開心 俄羅斯的本籍
說多了 祝您有美好的一週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4-14 00:17:39
雖然 有的看不懂 像若水
真的不是很懂
我想 教育的全面不全面 不是 主要問題
可能是 文化吧
歐洲文化 也有很 幼稚的東西
只是 這幼稚的東西 讓 這裡的人 更開心吧 生活的更簡單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 都是這樣的
台灣也很好 只是 臺灣人需要的 也許是 更精神層次的東西
但 受 美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很不是自己吧
希望不是太直接
在不同文化下生活久了 經常會不自覺太直接了 in order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請原諒
晚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