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每個人生活中使用的器皿和用具, 接觸的事物,
有多少是真的跟自己 "息息相關"?
舉例來說, 假設前幾天情人節送了花給情人,
儘管是誠心誠意, 但是買來的花跟自己的關係恐怕只是 "交易"....
大概很少人去看過花的培育和生長過程, 或是研究過花的採收與運送,
甚至自己慢慢種花來送人以表心意
再舉每日生活必需的稻米來說,
大家都吃飯, 可是真正和稻田和米貼近的人, 寥寥可數
說起來, 我們已經脫離 "自給自足",
過的是片面而且零碎.....甚至虛擬的生活了
生活方式固然隨時代改變, 然而藝術來自於生活,
藝術的型態或許看來與生活不相干, 內涵卻無可避免而且實實在在就是生活
對拉琴的人而言, 當然也是如此
不知道琴的來龍去脈, 也不知道環境和琴如何相互影響, 更不管琴和生活方式有何關聯,
即使每天猛練六七個小時, 表演頻繁,
然而拉琴之外卻把琴關進琴盒, 偶爾送琴維修也只付錢了事,
過這樣的 "藝術家生活", 比起開車卻從來沒有打開過引擎蓋而且以為車子只要加汽油就可以,
實在沒有兩樣
你知道你的琴來自何方嗎?
你是否天天觀察琴隨著天氣的變化?
是否拿起琴就能感覺到今天該如何運弓?
是否一開始運弓就知道琴太乾還是太濕?
琴的幾何結構是否恰當?
音柱位置是否符合琴的性質?
不必樣樣都知道, 但是可以時時與製琴修琴的人接觸,
請他們幫忙照顧琴
如果製作這把琴的人也能親身照顧它, 就更合適了
製琴者, 琴, 和使用的人, 構成琴的 "生活圈", 三位一體, 缺一不可
這樣的生活圈, 被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打散了
琴流落成為商品, 演奏提琴也跟著講求效率,
琴和音樂大量複製, 一致化, 甚至還標準化
生活和音樂都缺乏溝通和情感交流, 失魂落魄, 不知所云
如此空談, 或許很難理解,
但如果親自與製琴的人一條弦一條弦討論發聲的方式,
一點一滴慢慢移動音柱來探討提琴結構與聲音的美,
馬上就會發現, 在琴房裡練再多音階和曲子也比不上片刻的 "三位一體"
我相信不少人馬上會說: "我的琴來自歐洲, 我到哪裡去找製琴的人啊?"
沒錯, 這正是拉琴的人應該要做的事
買一把琴, 只看標籤, 只聽第三者的話, 而不知道這是誰做的,
跟買一束花而不知道花來自何處一樣,
也跟交友先看學歷職位一樣
提琴固然起源於歐洲,
然而現在提琴文化製作與材料運送全球化,
不是一定要使用歐洲製作的琴
在台灣, 由於迷信歐洲提琴,
加上音樂班音樂系的文化封閉,
提琴買賣和使用顯得扭曲
你知道你的 "歐洲琴" 其實是中國琴嗎?
你知道你的 "手工琴" 其實是機器做的嗎?
你知道歐洲琴也有黑心琴嗎?
你知道歐洲琴不一定是想像中那麼貴嗎?
你知道台灣製琴的水準不斷在提高嗎?
你知道 "名琴" 不等於 "好琴" 嗎?
從製琴, 買琴, 到學琴拉琴, 照顧琴.....
本來應該是環環相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現在變形成為什麼樣子呢?
先舉幾個例子:
*一個人, 喜愛小提琴的聲音, 學琴之餘也努力存錢,
終於花了超過二十萬台幣買到琴,
可是事後發現, 這把小提琴其實只要八萬元就可以買到了
*另外一位小朋友學小提琴,
託老師幫忙買琴,
老師打電話去琴行訂一把大約不到五萬元的小提琴,
電話中, 老師說: "這把琴我要拿三萬, 其他價錢你們去喬...."
*一位同學想買琴, 老師也幫忙找了琴,
可是這位同學並不是特別喜歡, 於是自己輾轉又找到另一把琴,
上課的時候老師拿琴過去示範某個段落,
示範完畢, "不小心" 撞到椅子, 琴撞裂了
類似的例子, 不勝枚舉, 說是常態也不過分
上面的例子我甚至都可以指名道姓....
沒錯, 嚴重扭曲學琴買琴拉琴的人, 是老師和琴商
提琴並不是日常民生用品, 可也不是絕對高攀不起的奢侈品
讓我大略描述一下手工製作提琴的環節與花費:
一把大提琴, 琴身的材料如果來自歐洲,
足以製作良好的大提琴的材料, 包括運費大約是十萬元 (中小提琴比較小, 材料費可以少一半);
心無旁鶩做一把大提琴, 以謝先生為例, 大約需要四個月,
取受薪階級薪水來計算, 如果一個月三萬到四萬之間,
四個月是十二萬到十六萬元;
琴身之外, 還有其他配件....四個弦栓, 黑檀木指板, 琴橋, 拉弦板, 尾針, 鑲線, 漆....
兩三萬元跑不掉;
所以只粗略估算材料和工資, 一把大提琴大約是二十四萬到二十九萬元
當然, 這還沒有計算材料儲存的時間, 製作所需的工具 (好的工具一樣難求),
製作的心力, 工法的水準, 還有藝術與美的成就
其實, 這些恐怕也都難以計算
不過, 以上列為基準, 再算一算台灣與歐洲的物價,
然後來判斷琴的價格, 應該比較合理
除了這些因素, 還有預期的心理, 以及炒作的手段,
這就是老師與琴商可以運作的空間
我並不反對老師和琴商在買賣當中獲得報酬求取利潤,
商人將本求利, 理所當然,
老師以專業的經驗來選擇提琴, 也是教學的一部分, 收取學費並不過分,
可是, 利用職權之便, 訴諸權威, 謀得暴利, 欺騙甚至打壓阻擋財路的學生,
或是詆毀台灣的製琴工作者來保持 "外來的琴才是好" 的預期心理,
使得買琴用琴的人大大吃虧, 拉琴拉得很辛苦, 處處不便還不知其所以然,
實在令人遺憾
一把琴, 即使製作精良,
也會由於配件不得當, 環境變化, 或是演奏不得法,
因而變得不好使用
和製琴者當面探討, 更能了解製作的理念,
從而選擇合適的配件, 調整配件與琴的幾何結構,
再加上運弓的修養, 才算是打通了演奏音樂的基本道路
找不到琴的製作者, 沒關係,
多多拜訪在地的製琴老師,
請他們從製琴的角度來談如何使用琴, 根據他們的意見來調整琴,
琴本身就蘊藏豐厚的藝術, 有時候, 和琴溝通更重於和音樂作品溝通
這是在 2005 年, 謝先生與宏郁製作大提琴 "晚霞" 與一把中提琴的錄影,
包括琴身各部份的製作
- 留言者: 威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18 00:57:58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18 03:55:31
其實 應該還有 酒莊 會期待 做 旅遊招待
法國人 愛紅酒 有錢人 買知名酒莊 不光光只是 投資 其實 是 看重 那 無論 天候變化 葡萄品
質好壞 每一年造酒的態度始終都不變 酒農世世代代不停的持續努力 這 又 回到 天主教教義
裡 最重點的 Sainteté
關於三位一體 Trinité 老師 我很懷疑 你不想受洗嗎 哈哈哈 受洗后 想的比較少 比較快樂 也
就比較不會生病ㄟ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18 17:38:44
結果勒~結果勒~~~~~結果勒~結果勒~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19 23:35:46
其實 我就有這個想法
他應該要來這裡 因為 他做琴低調的態度 是 和 這裡一些最頂尖的師傅相近
這個 就不是 一張機票 可以解決的
這要 不少關係 這一行 還是 十分封閉的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20 00:10:29
嗯嗯嗯~
- 留言者: T.F.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20 00:18:18
教的好>>老師
賣琴時>>商人
但有些人總是挑最快的路走!
懂的怎麼算,卻不懂的怎麼"治"
社會常態好像是
很快看到成果掌聲很大;吭聲,變的有點唯不足道。
慢慢來的人,總是要撐到最後;不幸的話,還會被笑笨;或者中途還得接受人為因素的攻擊。
- 留言者: goldenretriever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20 09:58:20
想跟老師說說我周圍的事:
其實最近我才換了把琴,由老師推薦,號稱歐洲手工琴,不過我認為那不是我的重點,因為『歐洲手工琴」
也有可能是『中國機械琴』,買它的理由是:自己試了滿意‧‧。其實本沒打算換琴的,只因比較後驚覺:
哇~差那麼多,所以心一橫,還是買了。我周圍的朋友當初買琴時,有可能礙於預算或其他的因素而選擇
了本土製琴師製作的琴,但後續問題就會一一浮現,拿回去維修時他便開始鼓吹這琴那兒不好,需加強什麼
什麼的,於是又花了一堆錢,這樣一路下來所支出的並沒有比所謂的外來琴還來的便宜,更嘔的是,到最後
不得已還是將琴賣回原來的琴師那兒,不久之後卻發現那琴師將之重新出售,開價是原售價的3倍...。
這些只是發生在我周圍的一部分而已,因為同好會相互交流,所以會發現相同的戲碼會不斷上演,請老師挑
也可以,只是老師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再加上刻板印象:『老師有拿佣金』,所以心中會想乾脆省下那筆拥
金,由自己直接面對琴商,尤其是成人學生更容易發生這樣的事,因為賺錢不易呀!!但問題是:自己的識
琴能力有多少,雖說要依自己的感覺去走,但恐怕連自己都無法相信自己,我偶而就是這樣的人,‧‧。
我不是要反駁老師的說法,也絕非要貶低本土琴商的技藝,更沒有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實際上我還頗
支持本土的,只是看到周圍那麼多例子,被嚇到了吧,哈哈~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有幸遇到一個認真、負
責、有良心又技藝好的琴師,否則這種爛事還是會發生。我不知道我的老師有沒有拿佣金,這次的換琴我選
擇相信自己的感覺,認為它是合適我的,這樣拉起琴來才沒有疙瘩,才會更享受。說完了,謝謝老師聽我碎
碎念。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2-20 19:09:50
我不認同 因為 琴可能原本做的是讓琴在歐洲本土生活
在這裡 因濕熱而漆分裂 幾乎都會有 我們 覺得很正常的東西 到亞洲 就不一定是適合當地的
甚至 我會問 哪一把 在歐洲 長期被拉 被使用的琴 不會有漆龜裂的情況
我的琴 就最多兩歲 被我拉不到 三個月就因體熱 促使 表面的漆 有上述的情況
我的老師告訴我 這很正常 他的琴也有 如果 琴在夏季 長時間放在車內 這種情況 更會加深
他的家人世代都有音樂淵源 他的知識 不是 僅僅由他所學習來的 而是 父傳子這樣的傳遞
所以 我要說的是 我們 認為理所當然的 到了 另一個地方 或者 另一個領域 這就 不一定合適
這也就是 文化差異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22 00:10:34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22 02:46:53
買琴賣琴的關鍵,最後我認為還是在使用者身上,以及家長.....
或許說句非常不好聽的話,
沒有殺害就沒有買賣!
要了解提琴
除了基本的名稱跟功能以外,尚不足以有能力"挑琴"
挑選提琴前的準備功夫,
需要極大熱誠跟耐心,還有練習挑琴,最重要的是厚臉皮
曾經有兩年的時間在補充提琴的資料,花一個暑假每天跑各地的琴行,琴商...
花一兩年去交陪琴商,只為了要進去她的倉庫一看......
試過許多大頭的琴,甚至幫琴商賣過琴,
琴商的那幾招手段幾乎都一樣,
經驗跟歸納,
進了某店,基本上圈套已經準備好在那裡,
或許商人已經提煉出一套最佳化成功交易方程式,
配合店裡的顏料,可以做很多組合把戲!
1.心理跳耀買賣法
2.預算買賣法
3.比較琴買賣挑法
可以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家長如何不掏錢?小朋友如何能不心動?
所以關鍵還是自身的基礎問題,
不要抱持不良心態,為了懶惰,就把一切交給名牌,...
不問自己原由已經說不過去,也不如老師所說的多向他人請益,
再者,比你懂得人給你的意見,永遠不能解答自己的所需,
總是要自己去收拾事情的無到有,
前一陣子想買筆電,問了很久,最後火大,
還是自己去研究一個月
從筆電的研發歷史去了解,或許到不了比較IC設計的程度,
但至少晶片從哪來,那家用什麼材料可略知...
只是最後沒有買成!!!!
因為我也發現筆電買賣跟提琴很像,想要的東西被商家哄抬,
了解歷史後可以清楚知道那是為了保護爛東西容易賣出...
講買賣琴還有很多趣事跟誇張的...
但好像人性
廢言太多
其實在本土的製琴老師當中, 謝先生也是異類
甚至很多 "製琴老師" 只與其他敎琴的老師和琴商靠攏, 這點你說得很清楚
真正持續不懈創作的製琴老師, 在台灣也是難得一見
這是態度和生活方式, 我想, 各行各業都一樣
我們只要定時去看看製琴老師是否都有新作品, 問問他們問題, 看他們的態度,
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創作能力如何
所謂 "本土製琴師的琴", 到底是不是他本人從頭至尾貨真價實的創作, 有待檢驗
因此需要常常去 "臨檢" 他的工作室, 哈哈~
其實, 不論是任何人做的琴, 都會有問題, 幾百年前在 Cremona 製作的琴, 也是如此
"問題" 是在於琴的幾何結構由於環境變化而需要時時調整, 倒不一定是製作本身潦草
然而我也看過義大利琴 (是有頭有臉的製琴老師做的), 上漆過程沒有按部就班,
沒有多久, 那一層一層的漆乾了之後整個開始脫離琴身, 像千層派
這又能怎麼說呢?
我並不是要褒或貶任何地區的製琴工藝,
想要多認識琴, 只有自己多問多討論,
我也常常使用機器做的琴, 無論是什麼琴, 總是要想辦法跟它溝通,
琴和人和音樂作品都是通往音樂的道路, 而不是有了 "好琴", 演奏很難的作品, 就有音樂
最嚴重的問題, 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情感的交流,
在這中間喪失殆盡了
製琴老師, 敎琴的老師, 琴商, 和學琴的人, 各自盤算而終於各有所失,
何必弄到這樣玉石俱焚呢?
任何琴都有缺點, 正如人生不可能完美
買了一把琴, 就安心地跟它相處, 才是拉琴的態度
就像你這樣享受現在的琴, 是拉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