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繃和過度投入, 關注力會變得狹隘
相反的狀態則是沉靜與 "不做而做".
沉靜的時候, 關注力開闊而清明.
最近我才學到原來佛家稱這樣的狀態為 "只是注意" (bare attention).
(譯註: 如果大家有這個詞更好的翻譯, 務請告知, 感謝!!)
只是注意, 是全然而單純的專注,
這是開放而流動的狀態, 不執著於特定的事物,
人與環境 (時空) 融為一體.
為了培養這樣的狀態,
亞歷山大從神經系統找到了道路.....也就是克制 (Inhibition), 讓神經系統不要反應.
經由克制, 創造出沉靜而開放的狀態, 得以學習新的事物.
我的學生通常很快就能學到這樣的狀態,
特別是當我要他們在桌面上做任何事的時候能夠任憑我隨時抓起他們的手臂.
有些人可以, 可是有些人在我抓起手臂之後居然還是在空中繼續他們的動作...
這些 "過度投入" 的人, 脖子總是很緊張, 神經也是過度緊繃.
逐步釋放 (捨去) 過度的緊張, 正確的方式自然浮現, 不受干擾.
頭部與脊椎自然連結而且靈活, 於是脊椎可以伸展, 背部也跟著開闊.
我們也得以找回原本就存在的自由和平衡.
除了克制, 改變習慣的另一支柱是 "導引",
具體來說就是傳達訊息, 釋放緊繃的脖子, 讓頭部和脊椎伸展, 也讓背部開闊.
導引促進關注力開展,
亞歷山大在心裡反覆練習這樣的過程, 一直到這些指令真的進到他的神經系統了,
他才有信心開始把這樣的練習擴充到日常生活的動作,
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 比如說伸手臂.......慢慢才練習到原先令他失聲的朗誦.
我也是利用這兩大支柱, 幫助我的學生檢查並深入了解自己的習慣.
從拉琴之外的動作開始, 坐下, 起立, 走路.....學著沉靜, 時時關照自己的動作.
剛開始也許會多花一些時間, 因此幽默也就成了最好的夥伴.
笑聲不僅同時放鬆了脖子和肚子, 也讓我們可以繼續練習下去.
我們的意圖固然嚴肅, 練習的時候倒是不妨輕鬆.
在這過程當中各人練習自有因應之道......
花個二十分鐘輕鬆躺下來, 頭枕在書上, 背靠著地板, 讓脊椎鬆弛地伸展,
接下來開始練習簡單的動作, 保持沉靜並且開展關注力.
一開始可能有人會自動去尋找牆壁或是門當做依靠,
或者各有一些小動作例如彎一下膝蓋或是踮踮腳尖, 感覺一下協調的動作是怎麼回事.....
輕鬆自由的脖子, 自然伸展的頭部, 向後擴展的背部, 開放前伸的膝蓋.
當然, 沒有實際經驗, 這些提示都是空話.
對於逐漸深入練習的人而言, 好比航行在未知的大海, 這些提示又有如狂風驟雨,
可是他們總是得依據克制和導引來航行.
我把克制和導引稱為 "內心的羅盤".
漸漸的, 神經系統開始有點改變, 原本似乎很倔強的習慣....緊張, 扭曲....好像也鬆動了,
這是嶄新而全然不同的經驗, 開闊的關注力開展了世界,
不論是看到的, 聽到的, 感受到的, 也都比以前清晰明確得多.
- 留言者: srib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10-20 15:42:56
->在學習之前先不要烙大話吧~學了在說^^!!
ANYWAY~留言的目的是幫翻譯加分,以及分贓五杯果汁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