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 Marcelino, 得十分細心小心
從墨西哥到密西西比, 就已經是一大考驗,
因為墨西哥市海拔大約三千公尺, 是乾燥的高原氣候,
密西西比呢, 接近海平面, 靠近墨西哥灣, 夏天溼熱, 冬天又乾冷, 氣候相差非常大,
這樣的遷移對於提琴本來就是一大變動, 何況 Marcelino 全身是傷,
琴身內部加上了許許多多補釘, 每一塊補釘又都成為結構上的變數
對 Marcelino 和對我而言, 這些都是考驗
回到密西西比之後, 馬上就發現它的聲音和在墨西哥的時候不一樣了
一般而言, 如果不考慮琴的整體幾何結構, 對於聲音的改變, 會先想要去調整音柱的位置
音柱是琴的靈魂, 它就 "卡" 在面板與背板之間,
不僅把琴弦的震動傳導到背板, 也決定琴的振動方式和音色
通常它位於琴橋在高音這邊的腳的下方, 離開琴橋的腳一點點距離.....大約是音柱本身的半徑,
但是音柱的位置並沒有真正的標準, 隨著上下左右移動它, 琴的聲音也跟著變化
移動音柱, 可以調出男高音, 男中音, 女低音.....等等不一樣的音色, 視演奏需要而定
不過, 音柱通常還是放在最為適合琴振動的一個位置, 演奏也比較方便省力
這張照片, 可以從 f 孔看到音柱, 以及琴橋在不同位置擺放過留下的痕跡
由於 Marcelino 的聲音實在改變很多, 我們開始去移動音柱.....
移來移去勉強找到一個位置, 它的聲音比較自由開放一些
可是, 在墨西哥聽到的聲音卻似乎再也找不回來了,
我有一點著急, 跟 Jose 開始在其他方面著手
比如說, 放一個不同的琴橋上去, 改變琴橋的位置, 換不同的琴弦......
那一段時間我的同學常常看到我不是在扳動音柱就是在換弦換琴橋, 他們也覺得好笑
無論如何我們試了一陣子, 最後還是暫時罷手了, 因為對琴而言也是折騰
除了環境變化, Marcelino 本身的身材也是問題
它的 f 孔的位置並不準確, 比正常的位置偏向琴身下方, 而且也沒有對準琴身中央,
而我們一開始沒有注意到
其實古早的琴常常是這樣, 比例不是很精確
如果依照 Marcelino 的 f 孔的位置來擺琴橋, 弦長就太長了
那一陣子換弦, 常會拉斷第一條弦 (A 弦, 是最細的弦, 張得太緊容易斷)
我有些苦惱, 終於趁放假的時候開車帶它去德州的休士頓找人解決
在休士頓, 製琴的師傅跟我討論它的問題, 也大略猜測它的來歷
他說這是大約十九世紀末在德國製造的琴, 讓我第一次對它的來歷, 有了一點概念
另外, 他也說 Marcelino 需要用比較柔和的琴弦, 最好不要讓琴身, 尤其面板, 承受太大壓力
唉, 說是這樣說啦, 它還是一日數變, 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可是這卻都不是它的錯, 它就只是需要照顧
偏偏有一次回台灣過寒假, 出了問題,
我很大意, 用一種發泡的材料製成的琴盒帶它上飛機
回到台灣家裡, 一打開琴盒, 拿起 Marcelino, 啊......
有一邊側板靠近尾針的部份, 撞出一個洞 ! 裂開了將近二十公分.....
我很懊惱, 當時完全不認識台灣的製琴師傅, 開始急著打聽何處可以修琴
急急忙忙拿去修
可是, 由於很急而沒有多方打聽, 找到的師傅技巧並不純熟, 修起來有些吃力
我每天去看, 去幫忙, 花了五六天, 把面板打開拿起來, 在受傷部位補上小木片, 再黏回面板
除了學到一點修琴的技巧, 也見識到 Marcelino 琴身內部.......
真的到處都是補丁, 連修琴的人也嘆為觀止
這就是那次搭機撞傷的裂痕, 撞傷的地方當時凹了進去,
裂痕向上延伸到面板, 向左又延伸了將近二十公分
(照片拍得不好, 請見諒)
琴修好了, 可是也修出新的問題......
黏回面板的時候, 沒有黏得恰到好處, 使得琴身有一點點變形
這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的, 可是我已經沒有勇氣再去打開它的面板了,
打開過一次, 讓我心驚膽跳, 它的面板本來就大小傷痕不斷,
打開的過程稍有閃失, 面板真的會再裂開,
嚴重的話可能再也無法修復了
我的愧疚加深, 跟 Marcelino 一起練琴, 常常是五味雜陳
從美國回台灣, 它當然又適應不良, 又是一番折騰, 這次花了更長的時間來適應
回台灣後認識了謝先生, 承蒙多方幫忙, 每次帶著 Marcelino 去, 總是有求必應
不僅在密西西比試過的全套, 又來好幾次,
這回還換了黃楊木的弦栓和拉弦板以配合台灣的氣候,
另外針對橋的位置和弦長多次調整
我很佩服謝先生的耐心, 大約有一年多的時間, 做了再拆, 拆了再做再裝, 裝了再調整,
我自己呢, 卻開始懷疑, 也許不該再折磨 Marcelino 了,
應該再找一把琴, 讓 Marcelino 休息吧
有一次再去墨西哥, 找到了許多同學後來暱稱為 "阿罵" 的一把琴.....
是因為琴頭上不是常見的漩渦, 而是一個人頭,
我總是開玩笑解釋, 那是我的祖母, 大家因而叫她阿罵
這其實不是我花錢買的琴, 但是我和朋友商量, 把 Marcelino 擺在他的家裡, 我暫時使用阿罵
大概有一年半, 很少見到 Marcelino, 這其中還曾經有其他人, 想要買琴, 來看過它,
可是大家一看到它, 還沒有試拉, 已經是有點退避三舍了, 沒有人真的願意帶它回去
想想看, 如果是一個人, 漂零過歐洲, 美洲, 到亞洲,
受過大大小小的傷,
總是在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同伴
而且, 任由人擺佈,
從先天不良到後天失調, 一路歷盡波折,
這個人的一生, 算是坎坷吧
Marcelino 的一生, 恐怕就是要坎坷
有一次和謝先生閒聊, 他說, 從做好一把琴, 好像大約就可以看到這把琴的命運
有的琴, 還沒做好就有人來下訂, 完成之後也總是有人會細心地呵護照顧;
有的琴, 製作的過程就沒有很順遂, 做好了, 好不容易有了主人, 卻又是意外不斷,
回來修整的時候, 一看, 斷頭斷頸等等, 不一而足
琴的一生, 冥冥之中好像也都各自不同, 各有命定, 各有起伏迭宕,
由於琴的生命更長, 比起人生, 過程綿延更久
兩年多之前, 有一位朋友從台北來, 看了 Marcelino,
我託他在台北找人再檢查調整它一次
他找了一位來自德國的師傅, 檢查了 Marcelino, 又換了琴橋和指板
這回, 不知道是因為來台灣已經好幾年, 漸漸適應了環境; 或是終於得到良醫診治,
Marcelino 穩定下來了
現在, 我把琴弦調到巴洛克時代比較低的調音, 配上比較纖細而敏感的琴弦,
Marcelino 和我練習巴哈, 說的話又開始變得有趣了
我對它, 是感激, 歉疚, 還有惺惺相惜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2-31 07:40:26
不知道一把琴的生命大約有多久?Marcelino現在算是在他的
"琴生"的哪一階段呢?要把這坎坷的歷程視為艱困的童年,
因有了這段淬勵,所以未來的琴生會更豐富?還是他算是處於
多舛的琴生中年,剛剛渡過他的中年危機?
讀了滄桑Marcelino和潑辣阿霞的故事,感覺好像真的"認識
"了他們,會特別想要去看看他們摸摸他們,聽聽他們的聲
音。
第三集來寫阿罵吧?
- 留言者: Tony
- Email: ans288@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6-12-31 18:04:05
我有感覺它有靈魂,主人的呵護愛心痛心,有情有義,表露
無疑,我們也有一支,可不那麼幸運,它的主人遠居美國,
沒有隨行,孤獨竪立在那兒,無依無靠,真想讓它們作個朋
友。
榮幸允許請mail:ans288@gmail.com
謝謝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2-27 02:00:34
這把琴在幾年前第一次聽過後就偷偷注意她了!
她說話的確慢了些,
但有種氣質讓人會靜靜聽她娓娓道來...
上次在你家吃火鍋時,
我就有拉一下,雖然我不會大提...
但是空弦足以讓人陶醉!
如果是你拉巴哈,那更不用說哩......
(不必害羞,實話哩)
雖說琴有一定自然壽命
保養上還得花很多工夫跟心思來跟自然抗衡,
看看上篇才知道原來老師母親的愛心也在這把琴上,
很感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