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tist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舞動與梳理
討論夾琴與使用尾針的運弓
**********************************************************************
iastist: 剛剛找了一下
Gutman
拉巴哈無伴奏
這影片裡她也使用巴洛克弓
你去看的時候她也是用巴洛克弓嗎
?
G: 當時我沒注意她用的弓是哪一類
iastist: 但她還是拉出尾針
,
而沒有夾琴
其實
,
她的脊椎很收斂
(
或是不太動
? )
所以運巴洛克弓不是那麼自然流動
G: 拉出尾針、沒有夾琴,跟有夾琴的差別在哪呢
?
還有,既然如此,她為何要選擇用巴洛克弓
?
Iastist: 為何選擇巴洛克弓
,
我也不知道
,
不能妄加猜測
但是
,
巴洛克弓運弓的美就在於人琴一體
琴隨著身體的重心轉移而隨時在動
所以
,
使用巴洛克弓
,
特別要由下而上
,
由內而外
是骨盆與脊椎的舞動來帶動弓
,
也好像是用弓回過來梳理自己的骨盆與脊椎
G: 那
Grandma Gutman
怎麼好像動不太起來
?
iastist: 拉出尾針
,
琴就離開身體了
,
運弓槓桿作用變強了
(
支點比較遠
)
好像是多連出一個齒輪
,
多了一道槓桿作用
但是琴就不太動了
,
琴的支點相對固定
,
所以身體也跟著相對不需要動那麼多
即使身體與琴的互動
,
也像齒輪的原理
,
方向大多相反
她基本上用上半身在拉琴
,
她的骨盆不太動
不過
,
她的弓法
(
分弓連弓的句法
)
倒是相當巴洛克
所以
,
我猜她也喜愛巴洛克音樂形態的美
只是
,
不知道為什麼而沒有夾琴
G: 在現代,大部分的大提琴家不都有用到尾針
?
iastist: 沒錯
,
已經是標準配備了
只是
,
由於槓桿作用變強
,
聲音大
大家變得不太用身體拉琴了
,
幾乎都是用手臂在拉琴
G: 大提琴的形制,因此影響到拉琴的方式
?
iastist: 可以這麼說
,
但這就是潮流
,
大家要這樣
,
那也沒辦法
但骨盆與脊椎
(
其實是從腳底往上
)
才是拉琴的
"
健康之道
"
像老羅
1970
年代之後脊椎失去了活力
,
拉琴就失去許多變化
老馬二十幾歲脊椎開刀後
,
多多少少被迫以比較不損及脊椎的方式拉琴
G: 這很可惜但也沒辦法
就像聲樂家的嗓子也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一樣
iastist: 倒不一定是脊椎有使用壽命
,
好好地用可以用很久啊
老羅和老馬都是不當或過度使用才耗損了脊椎
話說回來也不是夾琴就真的拉得很健康
,
很多人夾琴也只作作樣子而已啦
XDD
G: 身體的哪裡會出問題,有時也跟其人的個性有關
iastist: 也是
....
的確跟個性有關
G: 有沒有真的是在夾琴的例子
?
iastist: 有啊
....
這是
Bylsma
演奏
G
大調無伴奏的影片
我上課時也都夾琴啊
使用謝先生的琴
,
由於我都夾琴
尾針都沒拉出來
,
久而久之那螺栓有點卡卡的
之前謝先生還以為我都沒在拉琴
,
哈哈
G: Bylsma 與琴
,
人琴合一
你還有讓學生練夾琴齁
?
iastist: 有兩位
這也跟身材有關
,
不一定人人適合
...
不然當初的人也不會想辦法去裝上尾針了
G: 圖裡的這位先生,也是夾琴演奏的
?
iastist: 沒錯
~
Boccherini 的畫像
,
也是夾琴
這張畫像
,
很巧
(
不巧
)
的是就在琴正下方出現一隻
"
腳
",
乍看容易看錯
但那是椅子的腳
,
不是尾針
G: Boccherini那個時候還是夾琴的時代吧
?
iastist: 再看這個
他使用現代弓
,
夾琴
,
拉出多少層次
啊對
....
還有羊腸絃
他使用的絃
,
真好聽真舒服
也就是羊腸絃
,
能充分反映出夾琴與巴洛克弓無時無刻微妙的變化
可惜
,
在台灣用起來很不方便
G: (他用羊腸弦的聲音好細緻
!)
iastist: 再看這
C Major Gigue,
現代弓
,
使用尾針
,
沒有夾琴
身體還是通的
G: 他演奏得很通暢,我們聽起來也很舒服
iastist: 沒錯
,
我覺得很貼近王羲之的行書
!
再看
Starker
的
C Major Gigue,
運弓簡潔而現代
,
也很精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