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斷劍


持弓和運弓雖不至於以性命相搏, 但是, 仍然來自於生命的道理
 
金庸在小說 <碧血劍> 裡寫到袁承志用斷劍來教訓華山門下的弟子...... 


哪知袁承志撿起孫仲君剛才擲來的半截斷劍,笑道:「我用這斷劍吧!」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陣驚訝,心想這劍沒有劍柄,如何使法?

只見他將半截劍夾在右手拇指與食指之間,說道:「進招吧!」





如此持法, 如何劍走輕盈呢?
其實, 拇指和食指 (虎口), 與手臂的擺動關係不大
手臂擺動和轉動的軸心, 是連到小指上頭
袁承志使斷劍, 用的是空著的手指


再看看日本武士宮本武藏如何持劍.....


拇指與食指要保持能在劍柄上滑動的力度,中指輕捏,剩下兩指緊握劍柄。
用手玩劍是不好的習慣。
--五輪書, 水之卷




那緊握劍柄的 "剩下兩指", 是無名指和小指
確保劍身與手臂乃至於身體的移動一氣呵成


持弓的無名指和小指雖然不必緊握住弓
卻還是負責連接弓與手
這樣的軸心連通了之後, 接著才 "稍微往左" 伸展出中指食指和拇指
如果持弓時以為虎口必須負責弓的平衡而過於緊張, 就會影響小指
小指一緊張, 甚至壓迫住弓, 恐怕手臂的擺動就難以傳達到弓
弓一旦無法成為手臂的延伸, 則運弓事倍功半, 也就很難弓隨意轉


很多人初學持弓, 馬上就拿在弓根,
甚至還聽過不少人轉述老師規定每個手指要分別對到弓的某些位置
老實不客氣地說, 這和刻舟求劍差不多
因為每個人身體手臂手掌手指各不相同
勉強身體去屈就身外之物, 而不是將身外之物轉成身體的延伸
恐怕會緣木求魚


當然, 事無定法, 從這樣的方式, 經過一段時日練習, 並非無法體會弓手合一之妙
然而這樣的道路上, 充滿受傷的危險
有多少人就是因為受傷而放棄拉琴啊!


持弓之手指, 與伸手時自然下垂之手指, 幾無差別









由於弓的重量分配並不均勻,
一開始練習持弓, 如果馬上把手放到弓根
手還沒有學會接受弓, 就得先負擔弓的重量
如此運弓, 大半能量都花在承擔弓的重量, 備覺辛苦
不妨試著先拿在弓的平衡點, 讓手適應進而接受弓, 然後才隨著練習的過程漸漸往弓根移動
如此一來, 弓有機會先成為手的延伸, 隨後手才承擔弓的重量






























































不知道為什麼, 持弓在台灣似乎被定型化了
大部份人都認定手就是得放在一定的位置
其實, 根本沒有這回事
儘管在弓仍然像弓 (弓箭) 的時代, 持弓還需要把弓毛拉緊, 拿在弓的某一端的確比較方便
但現在弓已不再像弓, 一把琴弓在手, 隨處可拿, 實在不必拘泥
進一步來說, 持弓之不同, 弓的作用也不同, 如使長劍匕首, 各有所長
甚至還有類似 "換弓" 的功效
書法作品可以因需求不同而換筆來寫
拉琴當然也可以因段落性格不同 "換弓" 來拉


學拿弓, 和學著生活, 道理相通
歐巴桑就被我取笑過寫字拿筆太緊張, 拿弓怎能放鬆
然而, 不少同學常會反應......."萬一弓掉了呢?"
掉了就掉了吧, 生活需要事事完美毫無差錯嗎?
更何況, 通常弓明明沒有掉, 大家只是窮緊張
即使如 Casals, 他的弓曾經在演出的時候脫手飛到台下
這又有什麼大不了呢?
緊握著弓不放, 等於是緊抓著特定的生活方式不放


持弓其實不需要五個手指
我們用到五個手指, 只是因為我們有五個手指


常常在同學面前表演一些 "特技"
看似很屌, 卻無非是想告訴大家拿弓真的不必那麼用力那麼嚴肅






































不用拇指, 弓也沒掉啊......












































只用食指中指, 弓也沒掉啊......






既然手臂軸心與小指相連
那虎口又有何作用呢?


人類演化出特別的拇指來與食指形成虎口
提供了槓桿作用, 於是使用工具格外順手
以拉琴來說, 虎口的槓桿作用, 剛好用在運弓至弓最細最輕之處 (弓尖)
這也是拉琴時手臂伸得最遠的時候
藉著轉動手臂, 重量傳到虎口, 再藉由槓桿作用傳到弓尖
於是弓尖發出的聲音也可以堅實有力


不過, 不少人運弓至弓尖卻只是更加用力壓迫弓和絃
這不僅發出逼仄狹隘的聲音, 宛如被掐住脖子講話
久而久之更容易受傷































































來看看 Casals 如何優雅地伸出手臂來使用弓尖
































再看看老羅運弓至弓根, 虎口是如何釋放, 服貼不壓迫, 充分利用了弓最重的部份
使聲音深邃而不沉重
























http://www.flickr.com/photos/ulysse1/474454283/








Anner Bylsma 的上弓, 手指完全順伏於手腕, 手腕順伏於手肘, 手肘順伏於身體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sterdamsecellobiennale06/288613601/








說到底, 弓要如何拿, 如何運, 完全無法規範的
每個人總得不斷實驗探索, 發展出自己身體延伸的方式
我看過老羅握著弓像是握著球棒
也看過 Bylsma 拎著弓像是拎著衣角
一樣米養百樣人, 一把弓也有無數的弓法


另一部金庸小說 <神雕俠侶> 當中
楊過初見獨孤求敗的劍塚裡面幾把劍, 見識了獨孤求敗的歷程
從 "凌厲剛猛, 無堅不摧" 到 "紫薇軟劍"
再到 "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
而至 "不滯於物, 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 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琴弓之於音樂, 亦如劍之於獨孤求敗






  • 留言者: bessi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11 23:12:38
歐基桑:

謝謝你整理出這麼圖文並茂的解說

這讓我想起

我們初認識的第一年

那年暑假在我爸媽那個小房間上課

上課的房間不時傳出我的大叫聲

外面的街上則是我家人的叫賣聲

每次上完課

我媽都耳提面命的說:

女孩子家哪有人笑那麼大聲的阿!

我說:

哈!我就是.



那段時光

現在想起來 真的很好玩!



p.s.對了!在回憶的同時

我看到特技的那兩張照片

哈哈!你知道嗎?

我大笑了10秒鐘

看完文章後又回頭看了一次

哈.........

還是大笑!




  • 留言者: yoo80125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12 00:11:55
還有圖片解說?!

也太酷了吧!!



請問什麼時候出書?

請問那是老師您的手嗎?=ˇ=




  • 留言者: KingWa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13 03:22:35
原來老師也看五輪書

上學期教一個劍道社的人(社長)

一直不會拿弓......

(第一次教不會 囧)

有機會較他來看看這篇好了XD






  • 留言者: bessi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13 14:18:30
哼!

鄰居們是來看看大餅家的開心果回來了

順便看看食量很大的歐基桑

我對面旁邊鄰居都認識你ㄌ ㄟ

哈哈!

對了 對我家大餅有興趣的人

到了我家 就抱我的名字吧

或是歐幾桑的

我媽媽會熱情款待大家的!

歡迎來我家坐坐.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16 01:58:47
獨孤求敗說 "不滯於物"

對我而言何處不是運弓

拿筆寫字, 拿筷子, 拿湯匙, 刷牙, 拿菜刀, 拿拖把, 拿鐵鎚, 拿剪刀, 扭門把開門, 開水龍頭, 拉椅子,

開車握方向盤, 騎車, 擦桌子, 走路擺手.......

光是這些, 一天少說也會練到幾百弓甚至上千弓



到了跟琴在一起的時候, 只需要驗證一下, 不太需要為了音樂作品再花很多時間練習弓法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1-24 00:00:28
紅豆餅

好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