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調音與音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調音與音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不是死音階

 

音階本來不是 "拾級" 上行或是下行, 所以練習音階

也不是一階一階來, 這樣可能體會不到音程的美


當然, 除了音階還可以練習三度六度八度等等,

但是, 為何不在音階當中就練習這些音程呢?

這樣練習的音階, 才不會只是音階, 哈哈~



以下是大提琴音階基本練習, 以 G 大調為例

1) 調空絃五度:

八度, 五度, 四度 是共震相對和諧的音程.

空絃五度共震時, 不僅沒有斷續起伏

的雜音(狼音), 還有明顯的 Combination Sound,

例如第一條絃 A 和第二條絃 D 共震, 同時出現明顯

低八度的 D.


2) G 大調音階的四度和五度: 從第三條絃開始不換把位

上行, 拉空絃 G, 第三條絃 C, 空絃 D, 第二條絃 G.

有兩個空絃間隔兩個非空絃, 注意運弓調和空絃與非空絃,

在空絃時弓較靠近指板且略輕柔, 非空絃時弓較靠近琴橋

而且稍顯沈重. 另外, 調和第三條弦 C 與空絃 C 的八度共震;

第二條絃 G 與空絃 G 的八度共震. 最後則是調和第三條絃

C 與空絃 D (二度) 的轉折.

在這兩條絃上因此各有一個四度音程 (G-C, D-G),

透過空絃 C 和 G 來尋找非空絃 C 和 G. 所以, 依據最和諧

的八度, 來回拉空絃 G, 第三條絃 C, 空絃 D, 第二條絃 G,

體會四度, 二度, 和五度.


3) 以上述的八度, 四度, 五度 為基礎, 加入大調音階裡面

兩個半音音程, 在 G 大調是 B-C 以及 F#-G.

F# 是 G 大調裡面強烈指向 G 的音符, 好似爬山快到頂, 看到

前面就是山頂和天空, 不禁最後衝刺 (通常小朋友真的會衝刺)

或是生出額外的力氣走上去. 在這音階裡, F# 和 G

有類似強烈的牽引, 試著在第二條絃上尋找靠近 G 的 F#,

拉第二條絃 D F# G, 感覺 F# 在路程中強烈指向 G, 找到那

真的會讓你浮現 G 要出現了 (但又不是靠近到要重疊) 的地方.

然後, 拉第三條絃空絃 G 和第二條絃 F# G, 體會大七度和八度. 

B 在 G 大調裡著重調和. 雖然 B-C 也是半音, 但 C 不是山頂,

或許是爬山休息喝水吃餅乾的地方, 快到這地方雖然可以休息,

卻還要繼續走; 不過, 倒也可以估計已經走了多遠, 還有多遠.

所以, 在第三條絃上尋找 B, 雖然接近 C 但是又沒有 "快到了"

的興奮感, 而且甚至還會覺得才離開空絃 G 不是很遠.

找到之後, 反覆拉空絃 G, B, C, 體會這空間. 最後, 再拉空絃

G, B, 和空絃 D, 體會大三度 (G-B) 和小三度 (B-D).


4) 加上 A 和 E:

在第三條絃空絃 G 和 B 之間, 尋找穩定的中點 A. 中點不一定

非要在正中間, 而是(在上行的時候)覺得離開空絃 G 而邁向 B,

可以感覺到行進, 但又像是路標, 看到路標開始有距離感. 接著

拉空絃 G, A, B, C, 體會距離和空間的變化.

第二條絃的 E, 和第三條絃的 A 相似, 但比起 B-C, F# 更靠近

第二條絃的 G. 所以, E 的位置也自然稍微接近 F#, 在整個音階

當中, 顯出逐漸要接近山頂的樣子.


5) 練習整個八度 G 大調音階: 感覺上行一路上升而逐漸靠向

第二條絃 G; 下行時行走的重量感又不同, 感覺所有非空絃的音符

保持還能與空絃調和當中稍微落下, 而逐漸落到第三條絃空絃 G.

剛開始體會音程與共震, 當然不宜拉太快, 大概一秒一個音符,

聽說這也是接近巴洛克時代普遍的心跳頻率, 所以, 其實也是感覺

並且調和身體的震動.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重聽2


最近一兩年, 新來乍到上提琴課的同學,
我幾乎都會要求, 三個月之內, 先不要聽音樂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重聽1


一位朋友的女兒上我的提琴課大約八個月了,
平常他偶爾會用簡訊和我討論女兒練琴的問題,
今天見面, 他問到聽音樂是怎麼回事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持續低音


常常看到關於提琴特有的語彙 (Idiom) 的研究,
不過, 看來看去, 怎麼多半沒有搔到癢處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把脈


有兩位朋友, 把脈功力深厚
一位把脈好似算命, 另一位把脈透視人性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立體聲 (二)


去聽音樂會的時候, 我最喜歡觀察調音
對我而言, 許多音樂會, 調音之後差不多就結束了
(老羅出場後開始演奏作品之前卻不調音.....那只好繼續聽下去)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精靈之舞


這是老羅演奏 David Popper "Dance of the Elves" 的影片
幾位同學問到老羅左手運指與音準的問題,
下面是討論的內容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狼音


大提琴的聲音, 常常被形容為憂鬱, 深邃, 高雅......或是像牛一般低鳴
其實, 從細緻到狂野, 大提琴的聲音很多樣, 甚至有人說大提琴可以拉出世上任何聲音
例如, 大提琴也可以像狼嗥, 雖然這種狼嗥讓很多人拉琴的時候很頭痛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空弦五度


有一次, 舅舅取笑我...
"你拉琴, 一輩子就只遊走在四條弦之間啊?"

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絕對音感 (下)


關於調音 (包括音高的變化以及音階的系統),
從畢達哥拉斯的時代到如今, 從純律到平均律,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絕對音感 (中)


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 雖然在判斷音準的機制上有差異, 其實可以共存

2006年10月6日 星期五

花謝花飛飛滿天


我不太知道大提琴指板上的 "把位" 怎麼算 
從一開始拉琴, 在不同的弦上尋找音符很快地就成為一大樂趣

2006年9月11日 星期一

揉弦 (下)



除了直接的揉弦, 還有間接的揉弦



這主要是對空弦而言,

拉空弦的時候, 可以在另一條弦上, 與空弦相差八度 (或八度以上) 的音符上揉弦,

例如大提琴的第三條弦 G, 可以利用第二條弦的 G 來揉弦,

如此一來空弦也會有 vibrato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