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歐巴桑的色界與色戒


歐巴桑寫得很精采, 我沒問她就先貼出來了
我還沒看過 <色,戒>, 但是不少人從不同角度勾勒的樣子, 煞是有趣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空弦五度


有一次, 舅舅取笑我...
"你拉琴, 一輩子就只遊走在四條弦之間啊?"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猶豫


我總要請剛來學琴的同學練習走路和伸手臂
看來簡單的事, 卻不好過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Selma Gokcen: 妥善調和的大提琴手10


背部和脊椎可以說是身體的 "中央儲備銀行", 脊椎是所有神經的通路
背部則有身上最強大的肌肉群, 驅動四肢, 移動身體
我們儘管已不再晃盪於枝頭, 休憩之餘卻也還是得走上不少路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高音大提琴


常常跟朋友開玩笑
以前光是聽到琴聲, 可以大概猜出性別身材年齡國籍等等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Selma Gokcen: 妥善調和的大提琴手 8


對音樂家而言, 恐怕沒有其他詞彙比 "放鬆" (relaxation) 更嚴重被誤解的了.
放鬆不是 "鬆垮垮", 也不是 "沉甸甸的", 此外, 常常依賴極為偏差的感覺, 更誤導了認知.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Selma Gokcen: 妥善調和的大提琴手 7


接下來, 加上琴, 整個過程重新開始.
不過, 在這階段, 已經算是有一腳踏進了門檻,
不僅有實際練習的經驗, 累積了一些知識, 關注力也有所長進了.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Selma Gokcen: 妥善調和的大提琴手 1


這是 Selma Gokcen 發表在 www.cello.org 的文章
本來在這全民英檢的時代, 大家直接去看看原文就好
但是日理萬機如歐巴桑者, 又會要求翻譯成中文
好吧, 就硬著頭皮端出我早已生鏽的中文
翻譯沒有經原作者過目, 文責自負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通透


記得有一次
看到畢卡索畫畫的影片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畫畫有如行雲流水
畫筆接觸到壓克力板的瞬間, 一切自然湧現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裝置藝術


女兒和媽媽一起回外公外婆家睡覺
深夜裡她媽媽突然打電話來.....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自信


自信的人
不會急著對別人澄清自己
不會常常在意別人誤解自己
更不會希望甚至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念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三間屋


去網路上查一下 "三間屋"
會出現許多人在這個地方流連忘返的紀錄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一直畫而已


前兩天去看女兒畫畫的時候
巴林老師正在跟旁邊的一位姊姊講話.....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開學了


又是許多朋友同學開始上課的時候
暑假裡, 跟幾位同學討論過讀書的甘苦, 也討論了讀書的意義
大家在台灣長大, 對於讀書想必都是有話要說, 甚至是不吐不快
然而卻可能不大敢跟師長說

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鏡子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
賈寶玉挨打後, 不管全家上下手忙腳亂,
還變盡心機遣人送兩條舊手帕給林妹妹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小提琴的藝術


無論是演奏會或是錄音, 我都不太常聽小提琴演奏

這只是個人的偏好, 無關音樂與演奏好壞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Petite Mort


有一次看到一位朋友提到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 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讓我想了很久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絕對音感 (下)


關於調音 (包括音高的變化以及音階的系統),
從畢達哥拉斯的時代到如今, 從純律到平均律,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絕對音感 (中)


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 雖然在判斷音準的機制上有差異, 其實可以共存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謝老師


我沒有上過謝老師的課

可是在四年級作專題研究的時候

有一次謝老師來實驗室, 和我們聊起來....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抬槓



繼 A 君之後, 又有 B 君來抬槓
可是, "怎麼找到這樣的一種......人生的專注"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對話的回應



在 2007 年五月二十四日的 對話  裡面

發問卷的小朋友提到了 "非音樂" 的兩句話

回應欄裡有人針對這三個字回應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水月(三)


有一次上二十世紀和聲學
我問老師能不能把教室外面那棵樹的枝葉形態在鋼琴上彈出來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水月(二)


妹妹剛開始去上瑜珈課的時候, 我跟過幾次

我沒有上課, 而是躲在旁邊猛看老師的書

不過, 他們做的事, 多多少少看到學到一點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愛拉琴


真正愛拉琴的人

會在拉完充滿感動的演奏會之後

靜靜地拿起琴

再從基本動作開始練習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狗吠火車嗎? (七)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閒聊, 她剛好去評審過全國的音樂比賽

當時的比賽我也剛好去看過

我問她.....為何我們的小朋友普遍來說基本功夫不夠紮實??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對話


發了問卷調查的小朋友跟別人這麼描述我:

>他本來唸的不是音樂....是到後來的後來才去學音樂的...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讓他比較能從 "非音樂" 的角度來看音樂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小薇


拉琴雖然是可以養氣, 但其實也消耗不少能量

不過, 教琴消耗的能量更大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練琴筆記 4/26~~5/1 2007


 一位同學的練琴紀錄提出來的問題, 有的已經在其他文章或討論裡面談過有些還沒有寫過......或是需要整理請大家來討論這些問題, 幫他提供意見!!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野蠻與溫柔


我的大提琴老師半開玩笑說過,
理想的音樂家性格, 尤其是器樂演奏家,
是結合極度野蠻 (savage) 與無比溫柔 (tenderness)

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

討論3




A 君在 YouTube 看了杜普蕾和老馬演奏的 Elgar 大提琴協奏曲,
因此就以兩人開頭兩個和弦的演奏對應一下我們的討論


杜普蕾的錄影出自紀錄片
Jacqueline du Pré and the Elgar Cello Concerto
由巴倫波因指揮;

老馬的則是大約十年前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在紐約卡內基廳的演奏
,
指揮也是巴倫波因





iastist:
不妨讀讀 Elgar 寫這首曲子的心路歷程和生活背景
A: 我有看過
iastist: 真的......
          如何?
A: 戰爭的時候寫的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討論2



話說 A 君被毆吉桑逼問 (見面談的話恐怕就是拷問了, 哈哈)

腦子似乎要榨空了

但這時他卻又靈機一動......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討論1



為了 Elgar 大提琴協奏曲的開頭兩個和弦

一位同學 (A 君) 在我一上網就來敲門討論

我們從這兩個和弦的強弱記號說起,

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

老羅走了


除了 Pau Casals, 老羅應該是二十世紀以來對大提琴演奏和曲目文獻影響最大的人
恐怕也不會再有人能夠像他那樣融合無比的熱誠和卓越的能力來演奏大提琴,
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無誠勿試



以前看武俠電影, 常看到在少林寺學藝的人被趕出來

學藝不精怨不得別人, 可是電影裡被半路逐出寺的人不僅沒過十八銅人陣或是木人巷

甚至還要鑽狗洞出去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亢龍有悔



巴哈連載第十篇 的回應欄裡有這樣的問題:

"聽這分析我也突然好奇起來...

巴哈為何選擇詩篇第七?

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阿罵


很多人對阿罵印象深刻....

這大概是因為一看到她的眼神, 恐怕就難以忘記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巴哈 BWV 1001-1012 (十六)



上一集討論過 G 大調小步舞曲裡的錯位 (hemiola)

其實巴哈並不常用這樣的節奏變化.....雖然在其他的舞曲裡也還是會出現

比如說 d 小調 Courante 的第六與第七小節, 合起來形成了 3/2 拍子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巴哈 BWV 1001-1012 (十五)



G 大調小步舞曲, BWV 1007 裏面提過巴哈的迷蹤步

這首小步舞曲, 乍看之下並沒有弱起拍,

但是, 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巴哈把弱起拍藏了起來

而且運用了 "二對三" 來迷惑大家的步法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S. Richter 彈 Bach c 小調 Prelude BWV 847


女兒從出生之前, 整天聽的不外是 Bach, Mozart, 還有爸爸拉琴媽媽彈琴

出生之後呢, 聽的大抵還是 Bach, Mozart, 爸爸拉琴媽媽彈琴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中道

只要看過 <鹿鼎記>, 對眾人爭搶 四十二章經的精采過程應當是印象深刻

佛經本身似乎並不是小說的重點
, 所以金庸也隻字未提經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