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若坐若臥


這是 "鋼琴上的大提琴課"

 

三兩事, 幾多情
希望來上這大提琴課不是伴君如伴虎,
因為, 我常常是自己玩得很盡興,
身邊的人精疲力盡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如此, 所以作者 "沒有精力連載"
但的確, 上課總是讓我獲益良多,
我也總是懷疑有誰能長期禁得起我這種吸星大法
(吸走了才能裝新的東西嘛.........)


無論如何, 浮生若夢, 萍水相逢,
音樂也就是這麼若坐若臥, 來來去去


********************************************************


關於 Cello Lesson 的三兩事
2013年7月17日


本文的為文源起,當然是因為有人開口,
拗不過良心的譴責,只好談談 CL 的感想。
但我也不會只寫感想,由於追根究柢的隱私探秘心理。
我就連同到底這些日子學到什麼,一同記下。
總是消化以後才有感想!
當然啦!因為不打草稿,於是我就不改思想零碎的缺點…。


先從當初為何拜入老師門下開始吧!
在大一大二強練哈農的時代,好像有個那麼一兩次,
見過星期一晚上的 CL,那時也沒什麼印象,
不管是內容還是 TYY!!有那麼幾次來的時候,
見到大一的鋼琴老師坐在旁邊看他上課,
雖然當時有疑惑為什麼要看他上課,
但這個念頭也沒有在心裡持續多久,
見著無法練琴,總是跑到隔壁彈起琴來。
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一次,不知道要上課,
就自顧自地坐下來練琴,
被學長提醒了一下才趕快起來啊~。


學琴日久,從大一到大二也換了個小老師,除了拜爾,
還多了一本小曲集,也開始了哈農 31 首巡禮,
當然還有音階。
大一拜在 Y 學姊門下,或許是個性、心理因素使然,
並沒有很熟,換到 C 學長門下,這個狀況才好了一點,
也是從此時開始圖書館 3 樓 CD 借閱計畫,
看了幾次學長借片子的樣子,
某次我怯生生的請他推薦個幾片讓我聽一下,
然後我們跑到圖書館借了十片,
開啟了我與古典樂的不解之緣。
當時為了撫平內心傷痛,毫無節制的練琴
讓我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
竟然只有教室、社團、宿舍三種印象。


跟學長學琴到大三,雖然聽了比較多的古典樂(鋼琴作品佔大宗)
但其實我們並未討論太多這方面的東西,
那時知道的仍不多,所以對於曲子也只會很表面的去看到
(雖然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
大概從這個時期開始,心裡也開始冒出一種疑問:
難道彈鋼琴就只是這樣?
到了大四轉投學妹門下,更是明顯!


好像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某個中秋烤肉,
在吃完一攤以後,隨著社長來到了小韋此處的烤菜團…。
也大概是那個時期,蠻喜歡芋圓和冰的組合,
時常光顧當時小韋隔壁的攤子,直到它收了起來。
確切的時間應該是大三(吧!)
開始偷偷摸摸地窩在社辦一隅看著 TYY 上課,
這始自某次看到老師上課時,心中突現一個想法:
如果把這應用在鋼琴會如何呢?
當時較注意的是跟身體放鬆有關的東西。
待結束,也就混進其中跟著去小韋那吃宵夜,
趁吃宵夜時「偷偷」問一下心中的「疑問」。
就這樣看著看著到了大四上成發前,
才在鋼琴前面問了幾個問題,
好像是布爾格彌勒的暴風雨與螢火蟲的小溪之歌,
兩首曲子的技巧問題,過些時日,
就開始了巴哈 BWV 846 前奏曲了。


到底為什麼求教於 TYY,或說為何認為對自己有幫助,
簡單說來就是試過之後認為可行吧!
這還蠻詭異的,彈鋼琴的卻找拉提琴的人教,
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什麼東西沒有太大的差別?
身體運行的道理。
例如:身體的緊繃如何解決?身體的動作從哪裡開始?
這也是讓我興起應用在鋼琴上的理由。
會有人懷疑怎麼拉提琴的能教彈鋼琴的,
基本上就是從使用樂器的角度來質疑:他又不會彈鋼琴。
但由「身體運行的道理相同」此處,即可知,
這種質疑反而奇怪。
有一次某個學長聽到我正與 TYY 學琴,還逕自找了臺階說道:
「哦,老師可能以前有副修鋼琴吧!」
據說,只有台灣的音樂系才有搞這種主修、副修…。


除了那些小問題,也曾經問過舒曼的飛翔,
就被唸了在上面塗色筆的事!
也是在這種曲子的問題,求教之後,
認同他所講的,就更進一步想來上課吧!
好像有那麼一次問完問題後,我又問了句:
「要交 XXX 嗎?」
好像之後就開始 XXX 元 的鋼琴課。


846 也是大四下成發曲目之一,
從開學到成發後的一個星期 ,
我們將這首曲子咀嚼了約三個月,
我們就這樣從頭開始談論 846。
行進的速度每個星期都控制在幾個小節以內,
幾乎每個小節都被我們細細探討過。
跟以前學琴對待譜的方式很不一樣,
像是曾經提過「光影」與樂譜的關係,
也聊過巴哈此曲的和聲轉變,
我們也幹過像是將爬山跟 846 組合在一起的事,
一邊彈著聽著老師唸著「旁白」,這些練習等等…。
而那時 846 真的就「活」了起來!!!
在當時可惜沒有抄筆記,所以可以回想起來的東西,
並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
有些事件只有在某一次提到時才會再想起來…。


上課的方式,每次都是由大家輪番上陣,cello , violin,
有時也有中提琴,最後是鋼琴,我總覺得鋼琴最後上比較好,
讓提琴先來比較不會不好意思…。
上課的時間,大抵上第一個上的總是上得比較久,
接著時間漸次遞減 (除了沒什麼練習的人會被快速解決以外)。
雖然是多人上課,但每次上課概略上都有一個主題,
而一開始老師也會先提問:
「有什麼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想像一下,
每個星期一來,被問至此題,總是令人驚慌失措,
通常都是沒問題,然後彈琴拉琴時,問題就會跑出來…。


對此每次上課,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尷尬,
這次的問題,這星期練習,下次有新的問題,
不免心中都會有著想更加全面的想法,
但練習好似永無止盡,如是說吧!
每一個東西都可以練習一輩子。




知道 tyy 有網誌時,我也就想到時看看有無更新,
然後也一點一點地回顧以前的文章,
全部瀏覽過一次,裡面的東西
如果要選印象最深刻的大抵就
「背後的翅膀」與手指體操了吧!
前者在學琴初始就有提過,而後者則問過了好幾次,
也練習得最多,不過為何要去花時間練習,
到最後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膚淺地描述為
算是彈琴前的基本功吧!把它做完大概要花去一個小時,
一開始還要克制直接拿譜來彈的慾望,
到最後是覺得想做就做,然後做完,
雖然我總是一直下定決心每天做,
從 15 次到 30 次再至 50,但總是沒辦法堅持下去,總會斷掉,
在大學生涯的最後幾個月,也比較少做到那麼多次。


還記得網誌裡提到過學徒制的方式,
我其實頗認同此種方式,尤其在大學經歷了以後,
對於許多事物的學習,讓我最為欣賞的還是此種方式。
跟著一個人學習,並非僅止於所謂的「課」
例如:學 cello 就只有學到 cello,
我覺得學習東西,除了那個「技能」外,
觀察師父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思想,
將適合自己或自認為好的加以吸收。


上完以後通常會吃宵夜,然後吃到約莫十二點,
而我在延畢時期,也常在星期四找老師吃飯,久之亦固定。
有時吃完東西,我們也會去夜遊一圈校園,
走到某處坐下,可能體育場或籃球場,直到警衛驅趕,
更後期,則是到商學院前的草地上走一走。
好像是大四下某晚,吃完宵夜藉故跟老師走進校園,
就問起一些人生的疑惑,除了這種不知如何面對的請益,
還有一些人生愛戀哲理,牽涉甚廣,
當然這些不可告人之事,有時還會成為上課的題材…。


說到底最後,學的都不只是琴的問題,
多出來的一年大學生活,其實學到了許多,
對我而言,大學生活結束於大一上學期,開始於大四下學期。
除了琴以外的事,我們也聊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例如:平行宇宙、業力 (囧)、美國陰謀論、網球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上課到了後來約莫是學創意曲的時候,
開始在抄筆記,從頭到尾不分樂器,
除了重複的和無法用文字表達以外,其他記得的都抄了下來。




原文寫於 2012.06.01
當然一看就是還沒寫完,題曰三兩事
就表示本來是打算一篇一篇寫的,
只是當時寫到那也就停了下來。
這大概只能算是前言吧
可惜我現在已經沒有長期連載的精力了…


********************************************************


( 請參考 2011 0908 "青春不老" ;  2011 1210 "垃圾要帶走" )






  • 留言者: HF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7-18 21:55:21
因為當初寫這篇文章後續的精力

我全部都用來寫信了…

寫了一百多張密密麻麻的

到現在仍尚在恢復中XD

  • 看得出來, 一百多張密密麻麻真不是蓋的,
    以我的老花眼絕對寫不出來...
  • 版主 於 July 19, 2013 08:51 PM 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