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重聽2


最近一兩年, 新來乍到上提琴課的同學,
我幾乎都會要求, 三個月之內, 先不要聽音樂


這是因為現代生活裡, 尤其在都市, 聲音太多了,
各式各樣的 "音樂" 充斥, 耳朵根本不得安寧
先讓耳根子清靜清淨再說


清清耳根子, 有許多聲音反而可以浮現,
讓這些聲音與其他感官和動作連起來,
拉琴便在自己身上出現確實的樂趣


感官和動作, 也不只是透過聲音,
還有其他方式都會顯現出來
例如書法




















書法當中有所謂 "線質",
具體反映運筆的性質....速度, 重量, 槓桿作用, 執筆的身體...
筆與紙相互觸動, 有如弓與絃共震,
執筆者的精神, 有如運弓的意念
書法的線質, 有如運弓的聲音,
或許不如人聲那麼直接表露出身體, 但也相去不遠
看看上面幾位的手稿, 是不是反映出各自的體態與身體狀況?


意念延伸成為身體
運弓或運筆的技巧與功夫可以鍛鍊, 意識也時時塑造身體, 練習不外乎意識與身體
聽聲辨形, 身材動作甚至容貌, 意念的流動, 其實都透過聲音顯露出來,
所以, 聽音樂, 除了聽音樂作品, 當然也在聽身體與意識
聽聽這些趨近本質的 "風格", 是不是更有趣呢?!





研究音響的朋友, 利用不同的器材性質, 具體呈現不同的聲音,
對器材與環境愈了解, 聽起音樂也愈加瞭然於心
一首作品在器材與環境變動之下, 風貌多變, 常常出乎意料


我們拉琴, 是不是也善加研究身體與動作, 有沒有細細體會琴的震動?


體會之道, 不在別處, 恐怕就在自己身上
生活中處處有動作衍生的聲音....敲門聲, 走路聲, 咀嚼, 摩擦, 牽引...
身體有脈搏的震動, 呼吸進出, 體腔變化, 力道與重量轉移
體會自己的 "聲音", 才體會得到運弓
老是聽那麼多外在的聲音, 或是意念聒噪不絕, 想聽也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