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繞指柔


琴槌敲擊鋼琴琴弦,
"敲擊" 有強弱快慢深淺軟硬, 敲擊點不同, 泛音形態也不同


然而琴槌本身的物理性質也影響音色,
除了軟硬彈性等等, 或許還要考慮延展與聲音傳導的效率


但琴槌又不比手指,
手指有關節, 會彎曲,
手指還連到手臂與身體, 除了彎曲還加上轉動與伸展,
槓桿作用層次豐富


手指直接碰觸提琴琴弦,
或可比擬為琴槌敲擊琴弦
敲擊不是按壓, 不是抑制, 敲擊可以引發震動, 敲擊應該要鬆
"敲擊" 也包括剛柔快慢深淺, 比起鋼琴琴槌, 方向更是多元


除了敲擊, 手指在提琴琴弦上還有揉弦 (vibrato)
手指與琴弦相接不僅更持續, 還隨時變化


所以, 手指本身的物理性質, 當然也影響音色, 影響聲音傳導




羊腸弦組織有變化, 金屬弦則非常規律, 但兩者都算單純通暢
如果手指運動能力不夠, 慵懶柔弱, 滯礙不通, 與琴弦相接顯然會阻礙震動
硬要促進震動, 常常流於用力,
用力乍聽之下大聲, 卻空洞而死板
用力反過來更是傷害身體


因此, 有必要鍛鍊手指,
除了增進運動能力, 因應演奏需要,
也改變手指的物理性質, 促進震動, 減輕身體負擔


手指本身剛與柔並具之後,
能有效傳達身體的槓桿作用,
這時剛中帶柔, 柔而不弱, 手指本身省力之外, 也多出騰挪翻轉的空間
右手更不會白作 "弓"




(請參考 2008 0213 "手指體操")
















  • 留言者: 倒灰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5-22 11:59:57
要讀懂這篇文章還真得樂器雙修呀!

音樂家暴躁的脾氣,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想必是被這些制式的音符給控制了..

全身硬梆梆,維有繞指柔,可能嗎?

  • 身心當然要通暢, 才談得上 "繞指柔"~
    手指體操看似鍛鍊手指, 但手指延伸自身體的中心
    音符有如手指, 也延伸自音樂深處 :)
  • 版主 於 May 23, 2011 01:33 AM 回覆


  • 留言者: R.D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5-22 17:44:41
"音樂家暴躁的脾氣,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想必是被這些制式的音符給控制

了.."

這或許太以偏概全,刻版印象......

殊不知您所說的音樂家是...??

你是指巴哈,莫札特,貝多芬,泰勒曼,材可夫斯基,海頓...???

個性人人都有,不見得只有藝術家,

對於什麼什麼家的定義也不同,更無需討論,

或許版主的修為一直是從生活上給大家踏實的練習,

平常身體就常硬梆梆,拉琴時就會比較軟?

平常生活常緊張不自覺,拉琴時就會放鬆不憋氣?



許多音樂家,不論是演奏或創作都很柔,

例如海飛茲開車門,BYLSMA講話,掩嘴笑,騎腳踏車,

OISTRAKH的站姿.RACHEL PODGER的態度......等等太多了



好比很多職業運動員,他們想輸出更大的力量,不只是肌耐力的訓練,

還要修練類似瑜珈般的身體與精神,才能將平時的訓練兌現於身體動能上...

這些人在體壇上有的名不見經傳,有的是人人知曉,

學習者或許該看該被教導的不是那些名人達人能做出做到的事,

該被告知學習的應是從根本建立起,

隨著人個性或境遇不同,發展與表現也各成藝術!

我想這是老師常在板上提醒大家的一點,



或許音符並沒有侷限了誰,而是大家學習時誤會了,反倒作繭自縛,

這種事情經驗發生越來越多,卻把此合理正常化,

最後會說或許是才能天分不夠類似這樣的結論與學習看法...

  • 許多音樂家 "暴躁的脾氣" 或許就是來自於想要控制音符? 哈哈~
    對我而言, "柔" 比較像是 "寬廣", 有伸縮轉彎迴旋的空間
    "柔" 恐怕也是穿過文字而從容迴旋於凝結為文字之前或是文字發散之後的空間
    柔也是通暢, 正如你說生活當中處處練習而得的通暢
    生活不通暢, 演奏也不通暢
    我們拙於把巴哈莫札特的作品演奏得寬廣而通暢, 的確不折不扣反映出生活的窒礙
    然而通暢也好, 窒礙也好, 也都是藝術活生生的面向,
    值得借鏡, 值得享受, 更值得練習
    不必加上硬梆梆的價值觀啦
  • 版主 於 May 23, 2011 01:50 AM 回覆


  • 留言者: 倒灰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5-22 23:54:20
對人類而言,音樂是與~感情~互相連結的魔法.

而許多古典樂大師的樂曲,對多數人來說,只不過是引人入睡的~一連串普通音符~罷了

制式的音符樂理或只是音樂的~生產工具~

音樂家的任務則是~統治工具~而爾

對一個被訓練有素的音樂機器人而言

音樂也只是~音樂~

  • 我不知道 "人" 與 "感情" 是否需要連結....
    我甚至以為感情凝結而為人
    但是人的確似乎用各種方式把抽離感情當作思考與判斷的依據,
    然後再回過頭來想要用藝術來連結感情....啊是不是有點 "此地無銀三百兩" 呢? 呵呵~

    音樂透過人而有作品與演奏等等形相,
    如果 "音樂家" 以為是自己創作(演奏) 而有音樂,
    恐怕也是 "此地無銀三百兩" ?
    (請參考 June 20, 2006
    "生命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你覺得沒有生命的話,還有音樂嗎?")
  • 版主 於 May 23, 2011 02:10 AM 回覆


  • 留言者: 倒灰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5-23 11:35:47
愛爾蘭文學家王爾德有句歷百年而未衰的名言:

什麼是憤是忌俗的人?

一個人知道所有東西的價格,卻對價值一無所知。

  • 說得好~
    然而, 價值似乎也來自於感情?
    感情有指向, 因而出現價值
  • 版主 於 May 23, 2011 06:01 PM 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