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放手


動動手腳, 就是動腦,
甚至說可以增長智慧也不過分











巴哈的身體應該相當通暢吧?
不然, 怎麼寫得出這麼些對位音樂,
而且, 他得自己動手演奏出來,
有時候還是隨手拈來的主題, 即興演奏出多聲部對位


咱們現在偶爾來個雙手兩拍子雙腳三拍子的簡易體操都礙手礙腳了,
想要隨便哼一句然後像巴哈這樣作出 14 首卡農....行嗎?


這是 BWV 1087 的完整演奏











光是聽就聽呆了, 腦子已經轉不過來,
後來才想到, 十四首卡農........"14"?!


上個月和同學練習 BWV 1004 Chaconne,
這首小提琴歷史的高峰, 也是以固定低音為基礎的變奏,
兩段式, 每一段各有主題加三十變奏, 然後主題再現總結,
作品全長 257 小節


二加五加七, 也是十四


"14" 來自於巴哈的姓 BACH 字母序數的總和, 反過來是 41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 Felix Mendelssohn 拿到馬太受難曲 (BWV 244) 抄本時,
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一開頭, 低音聲部演奏了 41 次低音 Mi, 然後才開始上行?


這麼撼動人心的開頭, 遵守的是命定的數字....
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











大家都知道 "賦格的藝術" (BWV 1080) 是 "未完成" 的作品,
巴哈在第 193 小節末, 經過完整的 194 小節, 到 195 小節初,
放進了他的姓 BACH (B♭-A-C-B♮) 為主題


194 小節? 1 + 9 + 4 = 14
(下面影片裡 6:26, BACH 主題開始, 同時附上巴哈手稿譜頁是第二行倒數第四小節後半)











後人對於巴哈為何沒有完成這首賦格, 諸多揣測
種種分析與考據最終都還是推測


手稿上最後這一頁, 原來畫滿了五線譜, 也許巴哈有意繼續寫下去,
可是這首賦格, 終究沒有完成, 停留在第 239 小節
大片空五線譜上, 留有巴哈的兒子 CPE Bach 的幾句話:
"作曲者在引進自己的姓 BACH 作為對位的另一主題時過世了"


機關算盡, 總是徒留遺憾
CPE Bach 的話, 與手稿的年代並不是若合符節,
畢竟也無法證明巴哈本人作曲的心思


我偏好浪漫與豁達,
巴哈層層推演, 是不是意識到是時候了, 該放開 "自己" 呢?


239 小節? 2 + 3 + 9 = 14
巴哈真的在最執著之處放手了嗎?


應該先放手的, 是我吧?!
因為剛剛貼上影片與附註時寫到 "...影片裡 6:26, BACH 主題開始..."


6 + 2 + 6 = 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