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精華欲掩料應難


欣賞 "白琴", 感覺特別親密

這是提琴唯一袒誠相見, 可以肌膚相親的時候,
接下來, 經過仔細打磨, 就要開始上漆了
它一開始穿上衣服, 不論是觸感, 聲音, 色澤, 都再也不會一樣
























































白琴的聲音, 真實反映出製琴的理念
我也多麼希望琴別再穿上衣服, 我們就這樣一直耳鬢廝磨...


可是為了保護它, 更增添它的丰采,
還是要上漆


漆是製琴工藝很重要的一環
從漆的成份, 調配, 到上漆的時機和技巧, 步步講究, 馬虎不得
不過, 有一些研究古早提琴的科學家, 分析了那些提琴上面漆的成分,
興致勃勃宣稱 "解開了 Stradivari 的奧秘"....
研究固然鉅細靡遺, 考據也面面俱到, 我卻私以為也許還是有點以偏概全了


製琴的環節很多,
結構不盡理想的琴, 應該很難依靠漆來扭轉它的聲音;
可是話說回來, 結構盡善盡美的琴, 卻可能因為不恰當的漆,
一時之間多少掩蓋住原本出色的聲音


的確, 漆仍然算是提琴 "神秘的外衣"
佛要金裝, 人要衣裝, 漆在琴上也具畫龍點睛之效

































































謝先生最新的大提琴作品開始上漆了
剛上過底漆, 加上一點點顏色的琴, 有了漆的潤澤, 木材的肌理宛如躍出琴面,
不僅鮮豔多采, 還有豐富的層次, 似乎是漆打開了木材層層組織之間的通道,
讓我們得以從不同角度欣賞深淺相疊的紋路


我常常覺得.....啊這樣就可以了, 別再加上多餘的顏色, 會掩蓋琴的精華


如果只為聲音著想, 是不是只上底漆就可以了呢?
適當的底漆, 有如剪裁合身, 布料細緻的貼身內衣, 讓身體可以盡情伸展, 又不會刺激皮膚
然而提琴需要經歷比較長的生命, 只有底漆, 恐怕不足以抵擋歲月無情消磨


用料貼切的漆, 讓琴散發出通透有彈性的光澤,
不僅使琴身透出層次, 聲音也有開展與收放的空間;
一旦漆與琴身相斥, 漆有如沉重的外殼,
無法彰顯木紋, 琴聲也施展不開


因此, 貼心的人, 自會幫琴調配貼心的漆


漆的色彩, 要與木材相得益彰, 又要更進一步展現額外的丰姿,
另外, 其實也要與使用者的品味相符, 說來還有點私密


畢竟, 一眼看到琴, 很難沒有馬上注意到顏色


以前半開玩笑問過日安...."下一把琴, 要不要漆上薰衣草的顏色?"
我喜歡薰衣草淡淡的紫色, 也喜歡台灣海峽上空晚霞深處的顏色,
還有許多從早到晚, 春夏秋冬的顏色,
可是, 與木材本身相容的色系似乎不多
於是更要從中細細調理出時時都讓自己舒服的顏色


不知道你喜愛什麼顏色?


其實, 即使漆的成分不恰當, 經過足夠的時間, 它多多少少終究會與琴身融合,
加上風化與磨損, 漆從外表開始漸漸脫落, 琴的本質依然得以顯露


只是, 我們再有耐心, 也許還是不耐煩等到那時候





這是謝先生和宏郁在 2005 年 為大提琴 "晚霞" 和一把中提琴上漆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