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接納


人拉琴, 琴也按摩人,
使人舒坦, 自然, 清醒, 宛如新生

 
剛開始學琴的時候,
大提琴在胸口好像是負擔, 是身外之物,
身體和它格格不入之外, 說不定還會 "對抗" 它


可是, 琴的震動如此活潑,
放在胸口, 尤其如果琴和身體位置配合得當的話,
恰好就會在 "膻中穴" 接觸


膻中穴位於肚子中線與兩乳頭連線的交點, 女生則是在第四肋間隙的中間,
膻中穴對應 "心輪", 由此可以安寧心神, 排除胸中煩悶之氣, 推動血液循環,
所謂 "氣會膻中", 它屬於任督二脈當中的任脈, 更是氣在流通 (共震) 當中很重要的交流道


(好啦, 不必繼續抄書.....)
琴的震動, 透過膻中穴, 特別容易傳到全身
讓琴靠在這裡, 不用多想, 開始運弓,
放鬆上半身, 放開胸口, 放走心事, 讓身體接納琴, 震動便從這裡進來,
不同的頻率, 在身體不同部位按摩,
甚至會感到身體變輕而漂浮起來


膻中穴與額頭構成宛如橢圓形的兩個焦點,
膻中穴又與小腹構成另一個橢圓形的兩個焦點,
這是身體共震集散之處
拉琴與其過分依賴大腦思考, 不如讓琴幫我們按摩,
感覺琴與身體的共震, 音樂自然浮現,
不必刻意追求情感而情感自來


這是拉琴的開端, 也是拉琴的終端, 是最基本卻也最重要的循環
看似放空, 其實更加專注,
不能有得失之心, 也無關作品演繹,
好比治水, 只需調節而任水自行流動


有共震, 拉琴於是有了自覺
拉出自覺, 接著才是與作品相通



(請參考 2007 Mar. 5 <虛與實>  ;  2007 Apr. 8 <亢龍有悔>  ;  2009 Feb. 24 <軟硬兼施> )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25 17:21:21
那小提的膻中在哪?

  • 去查一下吧, 肩頸之間也有重要穴道, 也是經脈通過的地方
    我沒有拉小提琴, 說不出小提琴直接對應到哪個穴道,
    不過, 講個笑話.....
    有一次謝先生跟我說, 一位老師使用他的琴,
    感覺震動很強烈, "連牙齒都麻麻的",
    這算是 "震動剔除牙垢" 嗎?

    其實自己講話或唱歌, 甚至呼吸, 都有震動, 都可以按摩
    關於部落裡的 Shaman 以聲音治病的紀錄, 或是聲音造成水不同結晶形態,
    或是聲音影響植物生長, 對我而言, 應該都算是人與物之間震動相互影響的例子
    咱們拉琴, 也不過是回歸到這基本的道理, 倒不是拉琴獨有的現象

    自己試著找找看, 但應該不用把小提琴放在胸前來拉~
  • 版主 於 April 25, 2009 11:39 PM 回覆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26 00:24:15
題外話

關於聲音,

日本人是最早研究聲音跟水的現象...

就兩杯水,一杯每天對他說好話,

另一杯每天咒罵......



結果不同,

被咒罵的水腐敗

  • 也是題外話,
    為什麼常常聽到有人拉琴好像在罵人?
  • 版主 於 April 27, 2009 02:09 AM 回覆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27 09:58:29
原來如此...

難怪我每次練琴時,

就有不認識的人開始用琴罵人

對方以為我在罵他!!......



也蠻奇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