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提琴的英雄主義


提琴細緻微妙而多變的性格, 現在似乎消失殆盡


弓根到弓尖變成一弓到底, 既無彩帶翩然之態, 也不是真的束濕成棍,
演奏者身體僵化導致持弓定型而沒有迴旋的空間,
加上現代弓的性質使然, 運弓很難輕重隨意,


通常聽到長弓要不是笨重遲滯, 不然就是如履薄冰,
再用大量揉弦 (Vibrato) 來遮掩運弓的窘態, 蔚為流行


持弓與運弓死板, 跨弦也跟著生硬
多半只是像蹺蹺板往復來回, 很難隨著弓的運行全方位施展
當然, 往好的方面說, 很精準


在歐洲器樂作品開始興盛的時候, 有如樂器意識膨脹,
提琴自我意識隨著步步擴張之下, 要夠大聲穿透力強,
滿足規模愈來愈大的音樂會
愈多聽者齊聚聽提琴, 提琴就愈好聽嗎?


提琴被塑造為 "完美" 的發聲體, 但其實不然,
否則, 到了今天為什麼欲罷不能, 改琴頸琴身琴橋換金屬弦還不夠,
弄到加上拾音器擴大機和喇叭?
提琴如此無限膨脹, 其實卻身不由己,
哎呀, 還不都是人搞出來的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