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弓的分配


一把弓, 從比較重的弓根, 到輕的弓尖, 不是一直線, 音樂當然也不只是直線
懂得適當使用弓不同的部份, 音樂就會開展出多變的時空

前幾天 Bessie 來討論 Mendelssohn d 小調鋼琴三重奏當中大提琴的部份

先撇開總譜上鋼琴和小提琴的部份不說
只就大提琴的演奏, 來看看如何練習這首曲子


開頭的句子是這樣的:

























對我而言, 雖然在第八小節有休止,
從頭開始一直到第二行的長音 La 為止, 是一氣呵成的句子
第八小節的休止符, 是重新置弓的時機, 以不同的起點, 後半句不妨多以上半弓來演奏
但是, 如果不重新置弓, 還是可以利用速度和重量的變化, 來奏出明暗與強弱


如果只討論弓的分配 (Bow Distribution), 試分析句子如下:






































紅褐色的線條代表運弓的長短
第一個音符 La 由上弓開始
可以看到, 即使如第一個音符 La 和第四小節功能類似的四分音符 Re,
弓的用量並不相同
而休止符之後, 由於音樂需要, 弓的用量明顯變少


同樣的句子, 試著改變起點, 不從弓根開始, 而從中弓開始,
運弓也會被迫需要調整
分配弓, 是配置運弓的起點, 讓長弓盡情延伸, 讓短弓不受壓迫
輕重長短, 都剛好可以自然對應弓的不同性質


弓的分配, 雖然大致上是指弓的用量與使用的部份 (弓根, 弓尖, 中弓, 等等...)
但也包括運弓的重量和弓在絃上的位置
然而, 弓的分配, 其實來自於氣的分配
練習呼吸, 使氣可長可短可深可淺, 弓的分配就有所依據
弓畢竟就是提琴的氣
氣有濃淡深淺長短, 可以急促也可以舒緩, 有節奏也有伸縮
讓弓反映身體的氣, 音樂自然也生氣蓬勃


分配弓, 也是在調和身體
上面弓的分配圖, 雖然只有提到手的重心轉移,
其實也可以畫成身體不同部位的分配圖
好比投擲棒球的遠近快慢強弱, 與球行進路線的轉折,
來自於身體重心的高低, 重量轉移的快慢, 拋球的時機, 手的變化
運弓的騰挪, 實在不只是 "用力" 與否, 更包括了大自然之間的種種形象
沒有人能夠規定應該要在何時使用上半弓下半弓, 這完全存乎一心
老羅就常常使用輕巧的上半弓來拉出強而有力的聲音


即使只是改變拿弓的樣子, 或是拿在靠近弓根或靠近弓的平衡點, 或是改變弓毛的鬆緊,
就算其他呼吸身體重心等等都不變, 還是可以大大改變運弓的成效
運弓的變數真的太多, 也許應該說, 每一弓之間, 不可能完全相同


話說回來, 像上圖那樣分析弓的分配, 其實也會抹殺美感
看看 Mendelssohn 寫的....."非常躁鬱的快板"....
有時候, 努力練習了運弓, 還不如被罵了一頓或是跟男女朋友吵架,
反而就拉出躁鬱的樣子





  • 留言者: shinrock110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4-24 19:32:44
ㄎㄎ

意思就是

開心的時候要拿個莫札特

不開心的時候就可以拿個晚禱出來讓自己想通

我也覺得沒感覺很難拉呢

  • 咦....我好像跟你相反, 開心的時候可能是<晚禱>, 不開心的時候是莫札特耶
    尤其是難過的時候, 例如 Mozart 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 (KV449) 第二樂章, 簡直就讓你上天了

    感覺, 感情, 直覺, 當然是音樂很重要的大部份
    但這也可以練習的, 練習到空絃就能夠充滿這些東西, 而且很自然就流露出來
    不必真的有感覺然而一演奏馬上就很有感覺

    如果要我再拉一次 Mendelssohn 這首三重奏
    我也不會再照自己分析的運弓來演奏
    分析留不住感覺, 感覺經不得分析
  • 版主 於 November 1, 2009 09:30 PM 回覆


  • 留言者: little413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4-28 22:03:43
"分析留不住感覺, 感覺經不得分析"

這句話講的真好

非常認同!!

  • 先有創作, 才有分析
    但即使分析可以理出某些脈絡, 卻永遠不是為了創作
    每次創作都是獨一無二, 每次運弓就是創作

    分析理出的脈絡, 讓它進入生活當中生發
    但不必再特別注意, 時機到了它自然會浮現
    這看似難以捉摸, 卻又其來有自

    我做過很笨的事, 一邊演奏一邊分析
    結果大大內傷
    身體自己會思考, 可是那跟用腦思考是兩回事
    只用腦袋思考, 腦袋會擋路, 擋住 "感覺"
    感覺是能量, 像流水, 或是氣
    不是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就可以取得
    知道而不知道, 感覺就來了

    不知道 little413 是否也曾有 "又演奏又分析" 的經驗?

    對我而言, 分析實在有許多樂趣
    可是, 分析如果影響了音樂的流動, 恐怕就本末倒置了
    今天去參加一個絃樂團的練習
    指揮就是不斷在分析.....我其實欣賞她切入分析的某些角度
    可是, 幾乎所有的事, 都要用分析來解決, 讓我有點窒息的感覺, 哈哈哈

    隧道有兩端, 可以同時從兩端挖通, 似乎不必老是只從某一端開始, 只走同一個方向....
  • 版主 於 November 1, 2009 09:32 PM 回覆


  • 留言者: little413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5-10 23:36:00
我倒是沒有"又演奏又分析"的經驗^^



我覺得感覺這種東西很難去說明白

如果刻意的把他解釋的很清楚

感覺那個"感覺"就已經不見了

有些東西心領神會

隨著人生的歷練體會到的東西會更多



我想"又演奏又分析" 好像是把腦袋給切ㄧ半一樣

大腦會炸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