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Stradivarius 的奧秘


第一次去美國華盛頓特區 (Washington DC) 的時候,
第一次接觸到 Stradivarius

 
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 製作的提琴,
如今地位崇高, 甚至已經成為傳奇
我不必再說有多少提琴家夢寐以求, 能夠有機會演奏 Stradivarius
它在提琴歷史當中所引起的風潮, 衍生出來的故事, 太多太多了
研究 Stradivarius, 在提琴製作與演奏甚至歐洲古典音樂的領域裡,
差不多等同於研究王羲之的書法或是 <紅樓夢>
Strad 幾乎就是提琴藝術的極致


今天 Stradivarius 如此讓人著迷, 原因不少
Anner Bylsma 在 1992 年曾經使用  Stradivarius "Servais"  
來錄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看看其他音樂家描述他演奏這把 1701 年 Strad:


"我們抵達 Smithsonian 博物館的時候, 有人在使用樂器廳,
所以我和 Anner 帶著 Servais 大提琴到旁邊的玻璃與陶器廳去
他就在那裡開始拉這把琴, 漸漸的有一些博物館的訪客被琴聲吸引過來.
大約過了四十分鐘, 有工作人員來告知休館的時間到了,
一位女士, 從頭到尾都在旁邊聆聽, 詢問 Anner 的身分以及這把絕美的琴.
當他回答這位女士的問題, 無法抑制的淚水流下他的臉頰,
他真的是那麼深深感動於這把琴.......
有這樣的琴在手裡, 我們與過去的聯繫馬上迥然不同,
這種感覺排山倒海而來, 無法抵擋."


的確, 他在使用 Servais 演奏了巴哈無伴奏組曲之後,
一語道盡這把琴迷人之處: "這, 才是大提琴真正的聲音!!"




我和同學初到 DC, 當然也是要去美國歷史博物館一睹館藏提琴的丰采
老實說, 對於種種傳說, 我本來不屑一顧的
當我們轉進樂器廳, 我甚至還先迷上了一架鋼琴不忍離開
但是, 沒有幾分鐘, 我同學就在另一邊的走道開始大呼小叫了.....


還好, 也許警衛對於 Strad 迷的反應司空見慣了,
我呢, 半信半疑之下走過去看.........這把 "Servais" 就靜靜地在玻璃櫃裡
實在很難形容初見 Servais 的感受,
但無論如何我也跟著目不轉睛了
然後, 拿起照相機開始照相......照了一張又一張, 幾乎用盡底片


館裡還有其他提琴, 然而我只不過匆匆瞄了一眼,
又回到 Servais 前面
那天下午幾乎都待在那裡


第二天, 礙於行程, 我們先去國會圖書館
沒想到在目錄裡面看到這圖書館居然也收藏樂器, 甚至還有一把 Strad 大提琴
我們興沖沖打電話到樂器收藏組去問
運氣真好! 有幾個人剛好預約了, 正要進去參觀
館員也允許我們跟進去


我的同學一拿起這把 Strad 就開始演奏巴哈的音樂
當時我拉琴時日很淺, 就站在旁邊乾著急
眼看參訪時間快到了, 好不容易輪到我摸一下
於是我拉了不到五分鐘......




這些年來, 對於 Strad 我其實已經 "退燒" 了
無論演奏什麼提琴, 都盡量關注於音樂的流動而不僅僅是琴聲
不過, 還是有很多人相信 Strad 比起其他提琴就是要高上一截
不只是 Strad 價格扶搖直上, 演奏家擁有 Strad, 身價也立刻不凡
Strad 還是音樂會票房的催化劑
Strad 更是製琴家最常研究複製的提琴


可是, 當今的提琴, 真的都不如 Strad 嗎?
看看這段影片裡的 測試 
不知道對你而言, 四把小提琴的聲音, 各是如何?


這樣的測試, 自從有 Strad 以來就不曾中斷
別的不說,  謝先生  的小提琴也參加過.....雖然那不是謝先生主動參與的
那是幾年前在東海大學, 有人為了試試剛買的義大利絕妙好琴, 邀集另外幾把琴來測試
卻沒想到大家聽了又聽, 公認最好的琴一揭曉, 卻是謝先生的琴,
大出所有人預料


謝先生製琴, 早就不只是以過往大師的作品為標竿了
他的作品儘管出人意表, 我倒不意外
可是, 大眾仍然很難超脫對於古代提琴的迷戀
導致琴商利用這點來炒作提琴價格, 情況之過份不亞於建商炒作房價
使得演奏家縱然有心購買 Strad, 卻無力追上價格攀升的速度
加上現存的 Strad 不多, 預期心理再跟著一發酵, 大家也只有望琴興嘆
Strad 成了富有與身份的指標, 演奏 Strad 也變成指標, 已經不一定跟音樂有關


就我現場聆聽的經驗,
Anner Bylsma 的 Gofriller 大提琴, Janos Starker 的 Gofriller,
老馬的 Montagnana, 老羅的 Strad, 還有其他演奏家的 "名琴"......
對我而言, 都不如他們演奏帶給我的啟發


也許, 針對上面的提琴測試,
我們可以作個對應.....
讓幾個人分別蒙眼演奏同一把 Strad, 不知道會有哪一位的演奏很 "Strad"?




Carlos Castaneda (1925-1998) 在他的著作 <巫師唐旺的教誨> 裡
提到 Don Juan 如何教他在一定的空間當中找到 "最舒適的地方"
那是磁場與氣場交融的一點, 是陰陽相濟的位置
這是可以讓人進入和諧狀態的一點
這也是 Don Juan 教給 Castaneda 關於人與時空很重要的一課


不知道大家演奏提琴, 是否也找到了這樣的地方?


Stradivari 樹立了提琴製作獨特的尺度和形狀
其實, 提琴裡面, 也有 Don Juan 提到的那一點
那也就是音柱 (Soundpost) 所在的位置
音柱是提琴的靈魂, 音柱的位置反映出演奏者對於提琴內部隔間的觀念
同樣的道理, 演奏者在演奏的空間裡, 就是活動的音柱
演奏者所在的位置和發聲方式, 形塑了聲音
不管在哪裡演奏, 只要演奏者找到了 "最舒適的地方",
演奏會輕鬆有活力


提琴是小宇宙, 演奏者又是一宇宙, 兩者融於更大的宇宙
從身體和外在的交融, 到琴與弓經由不同部位傳入身體的震動, 再到身體的回應
拉琴的基本與終極, 是能量不間斷的流動
Strad 的能量流動, 的確極為通暢, 這也是我在不到五分鐘之內感受到的
如果演奏者能夠調整自己的脈動, 好比把脈的人調息至數,
那麼透過古琴來 "與過去聯繫" 並不是空談
正如讀取脈象真的是等於讀取一個人過去種種.....


說起來, 關於 Strad 提琴的來龍去脈, 有科學家研究氣候森林飲食生活等等,
揭露出種種面向, 讓我們更了解 Stradivari 的生平和創作的客觀因素
的確, 他的工法和藝術的呈現方式極為動人
然而對我而言, 恐怕是他善於調整自己的脈動, 與樹木合而為一, 最令我心動
我常常想像, Stradivari 或是巴哈, 以敏銳的感覺和謙卑的心行走大自然之間的樣子
現在大多數演奏提琴的人都生活在都市裡, 恐怕不容易練習調和,
演奏 Stradivarius 提琴, 演奏巴哈, 大概是愈來愈難




前兩天在路旁看到一幅字:
"看別人不順眼, 是自己修養不夠"


大家演奏某些提琴不順手, 實在也應該說是自己修養不夠
或者應該說是要求提琴太多, 要求自己太少
自己的能量如果不通, 怎能要求提琴要通呢?
通達的能量, 反映出瞬息萬變的音樂,
音樂自有流動之道, 使用的琴倒不一定要很出色
我們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可能已經寫不出另一部 <紅樓夢> 了,
然而我們的心還是能夠與曹雪芹相通


不同的提琴, 各有其能量流通之道
演奏者放下自己, 自然會找到與提琴溝通之道
人演奏琴, 琴也演奏人
以 Stradivari 製作提琴的修養, 即使交給他厚紙板,
他也會找到厚紙板當中能量流通之道
他的提琴製作固然有其因緣際會,
他的作品, 對我而言, 無庸置疑, 是提琴歷史上的里程碑
然而物換星移之後,  無論是美學觀念的轉移或是生活環境的改變
造成 Stradivarius 提琴如此難以索解,
它的奧秘, 恐怕是  不滯於物 , 是無形的提琴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5-31 00:17:07
恩恩恩~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5-31 02:15:43
對於名琴名家的鑑賞,

有許許多多的不客觀,

例如唱片是經過一番不真實的轉換,

我對科學的闡述有極大興趣,

但是絕大部分卻帶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解釋"名琴,

那些我覺得看看就算了,就如同物理學家,數學家,宗教家,生物學家在看一枝羊的故事!

也些東西去解釋就真的沒意義了,不如心胸開放去發現,結果也充滿創意跟樂趣!

在謝先生身上可以看到製作琴,每一把都像一趟旅程,





三大名琴的好,

聲音,構造,材料,手工的好......只是都不及那種考古的心情!!!

我喜歡睡夢,常常夢到我嚮往交談的人,也不只一次夢到...

但是古人的智慧往往在於啟發.....

我想名琴跟相對論是一樣的!

我們怎能說名琴是最棒的呢?!

如同相對論並沒有創造這世界,但卻帶來影響,卻又好像活著繼續......



花大半輩子看懂相對論,

如同努力追隨strad,仿效strad到極致......就夠了?!



我喜歡與人討論琴,

其實心中並沒有什麼理論,

最熱情的部分乃應該是與人激發出內心的理論,

而來日方長也將有機會創造我想的事,沒有對錯的創造!

至少strad的眾多作品中,他容許自己的地方不少...這是令人值得注意的!

就好像知道Einstein不是一個好的學生後,能替自己鼓舞不少...

  • 今天剛看過謝先生正在進行中的新作品,
    已經接近完成, 又是不一樣的創作
    "每一種形狀都只有做一把".....他半開玩笑

    正文提到的影片裡, 有製琴家嘗試用不規則的形狀來求取理想中的聲音
    對我而言, 雖然不失為充滿進取的方向, 卻稍微失去創作當中 "由規律得自由" 的樂趣
    這好比以前每當我那滿是作曲熱情的室友說 "巴哈的音樂, 不就是音階和琶音而已?",
    我總會回答 "也許是, 但是你不妨也試著只用音階和琶音作曲, 看看寫出什麼..."

    在嚴謹的比例當中, 還有多少創作的空間?
    在嚴格的紀律當中, 反而有無比的生命力
    這也是我在謝先生身上看到的,
    一方面謹遵數學力學與工藝的規律, 一方面放開心胸探討聲音的無限可能
    這也是 Stradivari 的精神

    Einstein 當然不是好學生.....他是正常的學生
    然而好學生和正常的學生受到注目的程度和方式往往很不同,
    我非常喜歡正常的學生, 另一方面則非常同情好學生....哈哈哈
  • 版主 於 November 8, 2008 03:33 AM 回覆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6-02 21:57:57
http://tw.youtube.com/watch?v=KCSEwfqs-VM&feature=related

他也是正常學生嗎??為什麼他要在5:30~32時突然很靦腆的笑,

表演完又很奇怪的沒啥敬禮就趕快跑走,在後台失神失神,有點像約翰.耐許



http://tw.youtube.com/watch?v=vBnzQEFDW04&feature=related

http://tw.youtube.com/watch?v=EOjkYauEIB4&feature=related

一瞬間變老了?!時間好快,那個後面錄影也才2001年,竟然是七年前了..........

  • 她笑的時候是音樂段落轉換的地方啊~~
    至於她在笑什麼我是不知道啦
    對我而言, Martha Argerich 是正常的學生吧
    我其實不知道她到底是怎樣的學生, 我只是看她彈琴,
    雖然, 我沒辦法聽她彈琴聽太久....
    YouTube 有 (應該是 1980 年左右) 她和 Mischa Maisky 演奏的舒曼,
    我很喜歡

    咱們這兒的好學生, 對我而言似乎大多 "怪怪的",
    正常的學生呢, 則多半被當作是問題學生
    有一次, 我初到某知名高中去帶他們拉琴
    指導老師很好心地警告我, 要特別注意某問題學生
    結果一兩次下來我發現只有這位問題學生最正常, 有血有肉;
    其他人, 恕我直言, 幾乎快被訓練成行屍走肉了
  • 版主 於 November 8, 2008 03:34 AM 回覆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6-04 01:51:41
恩恩恩~



謝老師不僅僅是把製琴當作事業



更把她當成是一種天生的使命



就像



你把拉大提琴當作是生活的態度以及樂趣



而製琴正是他的生活態度



謝老師年輕的時候(當然不是說他現在不年輕~哈~)就知道他要做甚麼



感覺他總是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要做些甚麼事



一言難盡啊~



恩恩恩~




  • 留言者: sinon8866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6-27 14:56:12
老師你拉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看測試影片 我覺得 琴好壞應該是很主觀的吧



每一把各有特色 不過要分好壞我說不出來



史氏琴太名貴又買不起 但擁有複製品卻容易多了



像我家那把 (叫什麼來著? 現在才發現這麼多年我還沒幫他命名 真是不應該)



只要兩萬多 改天有空再來替他取名吧




  • 留言者: sinon8866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6-27 15:12:08
西貝流士的音樂真的不錯聽



每次聽都有不同的感覺 聽不同人拉也有不一樣的感覺




  • 留言者: tai49781103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6-28 18:15:19
中國的寓言幾千年前就這麼說了

是人只重外表和名聲

根本不重質^^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01 04:23:00
喜怒哀樂

這是 我最近在試的音符表情



人有喜怒哀樂 七情六慾 (其實 我不知道 是 哪七情 哪六欲)

重點是 能 否有能力能使我的琴 唱出 這不同的音符表情

一開始

每一弓都是一樣 不同的地方是力道 是弓的面

再來

以按弦 的力道來表現

特定的揉弦 是否透露了什麼信息

等等 等等



憑空想像



有難點 有收穫



練習了幾天

今天 拉曲子時

他說話了 我的琴 他說話了

音符表情豐富了 連狼音符都好像 成了另一個琴色表情



Stra Vuillaume 等等的名琴 Christine 一輩子 如果能有機會 碰一次

就會很珍惜 那小小的幾分鐘

雖然 我的琴 外表很樸素 只是工作室第三級的作品

和他相處的時日 也不會因為他的不完美而有減少對他的喜愛

特別的他

雖然音色很活潑 但也是可以表現低調

或許這是 他最讓人欣賞的地方



我琴師告訴我Stra 的音色是相對下較厚實均勻 音樂家很容易就被這音色 打動

這也是所謂的音樂家對琴的Sensation

也是我們說的 愛的故事



Dupré 最常做的是 把她Davidoff逼到極點的表現方式

雖然 她不是 我心儀的大提琴家 但Dupré 勇於嘗試的精神

讓人不僅自問 我們是否對自己的琴了解夠多 還是 只是拉拉 和像電子琴彈出來般的音符



關於歐洲的絕妙好琴是有啦

只是 可能 這些Dealer不會自找麻煩

買簡單的琴來轉賣

買價會比較低

差價會比較好

琴太難拉 賣不出去也麻煩

所以 在台灣的歐洲的絕妙好琴 在歐洲 就不知道是哪個層次

  • 老馬來我們學校演奏 Shostakovich 協奏曲, 排練的時候
    他的第二樂章, 情感非常纖細微妙, 時而滄桑時而戲謔
    Christine 練習的 "喜怒哀樂", 的確是進窺拉琴堂奧的重要步驟
    除了運弓的力道和不同的面, 揉弦, 還有弓的速度, 弓不同的部位, 弓在弦上的位置變化,
    另外, 對我而言, 身體和地面連接的方式, 身體重量的分配和移動, 加上氣的運行
    都是不可或缺卻又引人入勝的基本功夫
    至於 "想像力", 只要生活當中夠用心夠謙虛, 在演奏的當下似乎自然就會湧現了...

    的確, 我也常常跟晚霞一起試著探索彼此的表達能力和想像空間
    琴是藝術旅程的同伴, 而不是工具
    琴經常比人還有人性

    至於在台灣選琴買琴, 這.....就說來話長了
    多說幾句, 恐怕會得罪不少人,
    也恐怕會讓不少人難過
  • 版主 於 November 8, 2008 03:36 AM 回覆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02 03:45:47
那請老師把 那最後 談台灣買歐洲琴那一部份 刪掉好了

讓人難過 不好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02 04:10:33
馬友友 是不是 常到台灣阿

真好 你們可以 那麼近距離的 欣賞



在他的一張CD裡這麼說

If an 'I wanna be like Yo-Yo' campaign were proposed, and you could choose the

ideal product for it, what would you pick? M. Salzman



(very brief pause) "A waiter's outfit." Ma



Why a waiter's outfit? M. Salzman



"Beause I think that being a good musician is very much like being a good waiter.

Your're not the chef-the composer gets that outfit-but you need t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what your're serving in order to do your job well. You need

to be present, but you also need to be discreet. If you do your job well, you can

really add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overall experience" Ma



拉琴 滿難的

不過 很有趣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05 00:29:48
恩恩恩~















精確到位



不拖泥帶水



謝老師總是知道他的每一個動作



也很勇於嘗試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14 07:12:45
熱誠~




  • 留言者: Christine
  • Email: orchidjasmin@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7-15 03:44:37
由於 馬友友 將在這幾天 發他 的 絲路之旅 第三輯

電台 特地做了專訪

也由於 他是在法國出生的 學生時代 也在 巴黎求學過

所以 法國人 一直將他視為一種榮耀

他法語說的很好 我滿意外的



在專訪裡 他談到了 他的第一位 老師

和 天地人 之間的 奧妙



甚至於談到了 他對最好的音樂家的看法

其實 他說了一些 他不會在亞洲宣傳時的話



後來放了 一首

他和 其它音樂家 一起即興演奏 錄製 依中東地區的地方樂曲為譜的曲子

(這讓我聯想起巴洛克式音樂 也是有許多即興的演出)

就如同他說的

當地的人 飽受戰亂 對生命 已經不同 在安穩下生長的人想像的那一般

這音樂 是 沒有盡頭的

也象徵 求生的 求平的 態度

這也是他所謂的最好的音樂家





這張cd值得推薦




  • 留言者: 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7-21 08:31:31
專心每一個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