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小提琴的藝術


無論是演奏會或是錄音, 我都不太常聽小提琴演奏

這只是個人的偏好, 無關音樂與演奏好壞


 

在自己喜歡的少數小提琴錄音當中

Elizabeth Wallfisch 主奏的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1695-1764) 作品

L'Arte del Violino, Op.3 (The Art of the Violin)

總是讓我獲益良多



這是 Locatelli 在十八世紀 (1733) 出版的作品

當時的小提琴演奏, 不論是琴弓本身, 演奏的技巧, 音樂的風格, 美學上的品味

與現在的情況當然都有所差距

這本作品, 是由十二首協奏曲組成

特別的是在每一首協奏曲裡, 除了 Vivaldi 樣式的 "快--慢--快" 樂章,

另外還有兩段小提琴獨奏的隨想曲 (Capriccio)

其中包含的, 差不多是 Locatelli 對於小提琴能力的意見

和巴哈的 <賦格的藝術> 性質類似, 這比較像是關於小提琴的論文

而不完全是為了音樂會演奏用的曲子



不過, 這其中的某幾首協奏曲應該還是在當時的音樂會中出現過

只是, 恐怕也只有作曲家本人才能夠勝任曲子的要求



除了複音音樂的需要,

當中的各種運弓, 雙音, 音程, 顫音等等, 複雜的程度, 都立足於同期作品的尖端

是極為重要的小提琴歷史文獻

即使是現代的小提琴家, 演奏起來也不輕鬆

比如說, 第十一首協奏曲要演奏到第十六把位

弦極短的情形下, 曲子進行又偏快, 運弓和音準都是挑戰

(Locatelli 的其他作品還上到第二十二把位......別問我那是在哪裡..)



值得一提的是 Locatelli 喜歡用比較短的弓來演奏

他認為短的弓就足以表達小提琴可以呈現的各種面向

當然這與當時的音樂偏向說話有關

但是對我而言, 的確, 提琴說起話來比歌唱要動人得多



我聽過這首作品的幾種錄音,

Elizabeth Wallfisch 的演奏, 精緻而不做作

運弓變化有致卻不流於雜亂無章

句子不僅言之有物, 又有層次, 貼近當時的音樂性格

尤其是高把位的演奏, 輕巧而不軟弱, 清澈而不刺耳, 極富詩意

啊......生活輕重緩急之間非常踏實平衡而且清新, 才能夠這樣子演奏小提琴吧
















  • 留言者: 柏魚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16 02:12:45
對ㄚ。22把位到底是哪裡?




  • 留言者: e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17 05:07:26
我不太清楚這首?

是oistrakhu在dvd那首Labyrinth?



那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是這首嗎??

每次看完大歐演奏這首,

都很想馬上拿琴練習跨弦,跟運弓!







應該不是Labyrinth,

下次去拉琴時,可以聽聽這首嗎??





除了聖經以外,

你很少主動說小提琴的作品!!!!!!!!!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18 19:39:55
換個方式來說 22 把位....



空弦往上一個八度, 是 1/2 弦長的地方

再往上一個八度, 是 1/4 弦長的地方

再往上一個八度, 是 1/8 弦長的地方



如果以小提琴通常的弦長 328 毫米來算

22 把位大約是距離琴橋 4 公分處



再如果以運弓的效率來看

一般而言, 弓在弦長的八分之一處 (靠近琴橋這邊)

引發的震動, 最有效率

所以, 在 22 把位, 弦長已經少於原來的 1/8

那弓要放哪兒?

還有運弓的重量和速度呢?






  • 留言者: e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19 01:24:29
把位越上去間距越小!!!



22把位,

從空弦開始用同一條弦拉音階來算的話,

在同一條弦上演奏3個八度是第22把位.



談論小提琴作品的人很多,

研究的人並不多阿!!!










  • 留言者: e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19 01:36:40
以一般低把位正常運功速度,

好像在第10把位就有很多人會使用近橋演奏,





我想再往上,

恐怕需要更詭異的運弓速度,

運弓速度搭配手指按弦,再加上重量,三者才能達到!?

下次來試試?



對於震動來說,手按弦必須要有節點的效果,

但是震動的弦長顯然不太夠,

所以按這個22把位要似節點非節點?

以弓來引導可能只能拱起手腕拉奏?

像泛音的方式?




  • 留言者: e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8-20 15:48:29
我是這樣想,

要照顧到這個把位的琴,

震動屬於比較敏感,

我的理由是演奏沒有在正常震動位置,

仍然要產生振動!



所以從弓到琴橋傳達到音柱的這些能量可能比較小(因為在高把位的演奏方式),

所以面板跟背板要作到不一樣然後產生很好的干擾,

個別方面,對表板跟背板都屬於好傳遞的模式,

缺點可能會是正音不良,粗弦的狼音,或者柔音的音色變化較少,

甚至兩板配搭不好,會生出有點鼻音的琴,就是說單獨震動良好,但彼此卻壓制在腔內!





那個別震動要好的板子是長怎麼樣子,什麼材料特性,絕對的高密度???

或許問問鴻裕不錯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