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

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有一次和幾位朋友一起爲社區大學的同學介紹提琴...



拉小提琴的朋友說.....小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拉中提琴的朋友說.....中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我當然也不甘示弱.....大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一直到事後我們都偶爾還會再小小爭執一下, 沒有吵架, 反而很有趣,

大家對自己演奏的樂器都是這麼執著, 這麼熱愛, 也這麼自賣自誇



不過人聲也不只一種, 如果只是用 "說話" 和 "歌唱" 來分別的話,

提琴的確都很接近歌唱的人聲,

演奏巴洛克時期甚至更早一些的音樂作品的時候, 也可以模仿說話的人聲



不過比起提琴, 維奧爾琴 (Viol) 更像是說話的人聲

Viol 盛行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 長得有點像提琴家族,

但不論是起源或是樂器的構造或是演奏都大不相同

現在在唱片行裡常會看到有關 Viol 的唱片標上了 "古大提琴", 其實並不正確



它的義大利文名字是 "Viola da Gamba" (viol of the leg),

用來區別提琴 "viola da braccio"(viol of the arm)

Viol 曾經被認為是優於提琴的弓弦樂器,

在提琴興起之後, 有一段時期, 兩者也還共存於樂團之中

當時連巴哈也爲它寫了三首奏鳴曲

可是漸漸地提琴的功能大過了 Viol, 現代的管絃樂團裡已經看不到 Viol 了,

巴哈的三首 viola da gamba 奏鳴曲, 今天也多半使用大提琴來演奏

但是現在還是有人在學習演奏 Viol, 而且似乎喜歡它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

它的聲音, 真的就像是說話的人聲, 娓娓道來, 十分動人



一般說來 Viol 有六條弦或是七條弦, 調音是四度和三度, 而且指板上有分隔, 和吉他類似

這是因為 Viol 的前身好像就是撥弦樂器

第七條弦, 據說是 Viol 的大師 Monsieur de Sainte Colombe 加上去的

這位先生, 喜歡遺世獨立, 常會把自己關在小木屋裡, 練習並且研究 Viol

不僅練習是全然投入, 對人間俗世的種種似乎也不屑一顧

他的學生甚至還要偷偷溜到他的小木屋下面,

聽聽看老師練習的是什麼樣的弓法, 和聲又如何別出心裁



Sainte Colombe 有兩個女兒, 也跟著他學習 Viol, 父女三人是很棒的三重奏

他的兒子也成為 Viol 大師, 作品 "六首低音 Viol 獨奏組曲" 非常精采

不僅極富想像力與詩意, 用一把 Viol 來 "獨白加上旁白",

從這樣的表達方式來看, 比起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更是別開生面

然而由於當時的音樂演奏與學習還多半是口耳相傳,

加上注重即興演奏, 更沒有 Sainte Colombe 的樂譜出版

現在僅存他們家族的樂譜都是手稿



關於 Sainte Colombe 家族,

有一部電影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All the Mornings in the Worl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RRtcQ_vnNI

導演是 Jean-Pierre Marielle, 把大師的為人和音樂觀闡述得很詳細精闢, 是我很喜歡的電影

這幾年來自己也愈是鍾愛聽 Viol 的聲音, 用大提琴來試著奏出那樣的聲音,

雖然相去不遠, 卻仍然是隔靴搔癢



跟 Viol 比起來, 提琴的聲音就顯得富侵略性, 也虛榮了些

提琴在過去歷史上會比 Viol 興盛, 似乎也反映了人性或文化的演變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http://blog.yam.com/Alanruo
  • 日期: 2006-11-08 21:03:26
>Sainte Colombe 有兩個女兒, 也跟著他學習 Viol, 父

女三人是很棒的三重奏



看到這段時就想起 Tous les Martins du Monde,果然就

是!說起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普通,但是我很喜歡這個

Tous les Martins du Monde 的語意和聲音,法文唸起來

好好聽啊。


  • 我喜歡其中講音樂的許多片段, 包括女兒啜泣的聲音, 畫家
    的畫筆刷過畫布的聲音, 風吹過樹林的聲音, 甚至小便的聲
    音; 最後 Sainte Colombe 問 Marin Marais....為什麼
    要拉琴....我想這是藝術甚至人生的終極問題.

    什麼時候請 Arkun 唸一下這法文...

    對了, 當初在台灣打聽這部電影的時候, 發現片名翻譯
    成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讓我有點傻眼.
  • 版主 於 October 3, 2008 11:28 PM 回覆



  • 留言者: Arkun
  • Email:
  • 網址: http://blog.yam.com/Alanruo
  • 日期: 2006-11-09 07:33:21
法文當然是要請法國人唸才好聽啦!



不過聽你提到跟音樂相關的片段,害我很慚愧,當初看的時候

真是不夠敏銳。




  • 留言者: iastist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1-09 17:54:34
跟其他講歐洲音樂家的電影比起來, 這部電影是比較樸實無

華, 音樂的道理也多半是藏在片段之中; 在這之後出現

的 "不朽的愛人 (Immortal Beloved)", 講貝多芬, 就虛

浮許多, 甚至顛三倒四.



拍得又精采熱鬧又深刻動人的音樂家電影, 可能是 "阿瑪迪

斯" 吧, 每次看都像是第一次; 其他跟藝術家有關的電影,

我特別喜歡侯孝賢導演的 "戲夢人生".






  • 留言者: 8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1-10 08:18:09
我看過音樂家最棒的電影:

Glenn Gould Hereafter顧爾德的時光之旅



又真實又夢幻



劇情簡介

◎ 2006年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 (FIPA) –音樂與表演類首獎



本片是關於加拿大傳奇鋼琴音樂家顧爾德的最新傳記紀錄片。

本片以現今的眼光回顧顧爾德的一生和作品,讓顧爾德現身說

法,讓樂迷親賭這位藝術家在鏡頭前發亮的個人魅力。導演布

諾‧夢憲傑翁曾寫過三本研究顧爾德的專書,在前作《郭德堡

變奏曲 - 顧爾德彈巴哈》就曾拍攝 1976~81 五年間顧爾德

演奏這首巴哈經典曲目的各個版本,並深入訪談顧爾德,留下

兩人精采對話的珍貴影片。二十多年後,導演集結綜合現存所

有與顧爾德相關的紀錄資料,不論是音樂或文學方面的題材,

試圖探問關於顧爾德天賦異稟這個向來吸引廣大樂迷和媒體興

趣的話題。片中藉由匿名的顧爾德「信徒」們的參與,造成一

種顧爾德親自回答提問的假象。同時,顧爾德又似乎是整部影

片的敘事者。



本片導演是一位重量級的法國紀錄片導演與小提琴家,從

70 年代起致力於音樂相關影片的拍攝,貢獻非凡,三十年來

完成多位當代古典音樂家的紀錄片,包括鋼琴家李希特、小提

琴獨奏家曼紐因、大衛‧歐伊斯拉特夫、男中音費雪迪斯考‥

等偉大音樂家。其中尤以《郭德堡變奏曲 - 顧爾德彈巴

哈》、《曼紐因中國行》以及《謎之鋼琴家》廣獲好評,得獎

無數。為慶祝舒伯特二百年誕辰,他與知名的阿爾班‧貝爾格

弦樂四重奏合作完成《死神與少女》。另一部得獎作品《小提

琴家的藝術》則以兩集篇幅廣泛介紹二十世紀最重要小提琴演

奏家如海菲茲、艾薩克‧史坦、米夏‧艾爾曼等人的音樂歷程

與成就。被稱為是以「耳朵」拍片的導演。

  • "謎之鋼琴家" 是講李希特吧, 這也是我喜歡的紀錄片...其
    他的作品之中, 關於歐伊斯特拉夫的紀錄片和 "小提琴的藝
    術" 我也看過, 導演的確很用心.

    至於 Glenn Gould, 我看過關於他的三十二部短片, 也是同
    一位導演嗎? Gould 彈琴, 有迷人之處, 不過我只能偶爾聽
    聽, 因為他彈琴有些神經質, 常聽或常看的話我受不了...

    幾個月之前看過 <顧爾德的時光之旅>
    8 說 "又真實又夢幻"
    的確, 是用心而有深度的紀錄片
    可是, 老實說我只認真看了十分鐘
    就已經覺得它講 Glenn Gould 是畫蛇添足隔靴搔癢
    其實, 只要聽聽他彈琴....
    關於他的一切都在裡面了

    勉強看完剩下的部份, 算是對 8 的尊重啦, 哈哈哈別打我
  • 版主 於 October 3, 2008 11:30 PM 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