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巴哈 BWV 1001-1012(十二)



一把弓, 像是一把劍





BWV 1009, C 大調的前奏曲, 就是劍氣縱橫的曲子

看看開頭, 是 C 大調的下行音階, 但是第ㄧ個音符 C, 卻比其他音符都長了一倍




















前兩天和 Bessie 討論這首曲子, 說到這個 "起手式".....

也就是說開頭的音階應該是 "BAGFEDC", 而不是 "CBAGFEDC",

第一個 C, 則好比是整套劍法的起手式

它是一種姿態, 是導引, 所以這開頭是 "C---BAGFEDC"



依照目前大多數人運弓的習慣,

拍子的開頭以下弓 (從弓根拉到弓尖) 開始, 容易維持拍子的重心



但是這首前奏曲, 如果以下弓開始,

接下來的運弓就顯得有點 “顛倒” 了, 會覺得上下左右步伐錯亂

然而還是有人以下弓開始, 接下來的兩個音符 (B 和 A) 則拉個連弓, 把弓法糾正回來…….

問題是, 這樣的話, 這個下行音階好像就少掉一大半味道了, B 和 A好像被切開,

音階從 “BAGFEDC” 變成 ”BA--GFEDC”, 已經不再一氣呵成



吸氣, 同時拉一個上弓的 C, 再吐氣, 接下來的下行音階便會有如水銀瀉地





其實在上下弓之間, 也是運弓非常重要的部份,

現在的人多半要求上下弓之間 (換弓, bow change) 聽不到是最好,



但這需要看看音樂的型態



有些 "此恨綿綿無絕期", 一條線彎來彎去的句子, 換弓可能不是重點, 可以盡量小聲;

然而某些曲子, 尤其是巴洛克時期, 弓法並沒有嚴格規定, 也不會老是以下弓開始,

即使是換弓, 也非常具有表現力與感染力

比如說, 這個 C 大調的下行音階, 七次換弓, 就好像是劍走七個方向, 分別劃出七道劍氣,

又好像是說話的七個咬字吐氣, 也好像是七種手勢, 或是七個腳步連成的步法,

如果試著把換弓的聲音減到最小, 那這音階會平淡無力, 大打折扣



從 “起手式” 開始, 展開了整首前奏曲綿延不斷的劍法

全曲之中許多結構與形狀看似相類, 弓法卻各不相同

好像是在西方擊劍藝術之中, 前進與後退之間, 雖然謹守法度, 步法劍法仍然可以迭出新意

有時候這也讓我想到日本京都的 “三十三間堂”,

除了正中最大的千手觀音, 其他一千尊看似身量相當, 姿態相仿, 其實各個自成一格, 各有奧妙



除了弓法的變化,

這首前奏曲也和前兩首, G大調和d小調前奏曲, 共同組成了 “三位一體”

Bartman 說第一小節的下行音階, 和十ㄧ個音符,

象徵耶穌復活從天而降以及祂的十ㄧ位門徒 (猶大除外)

而八度, 除了是歐洲藝術音樂的基本音程, 是最純正的音程,

也可能代表了德文 “Christus” (Christ) 的八個字母



同時, 八乘上十一, 是八十八, 也是這首前奏曲的小節數



另外, 從第七十七小節開始, 出現了八個休止符

八, 是這首曲子的神祕數字



如果把第七十七小節當作第一小節算起, 八個休止符分別出現在第一,三,四,十二小節,

ㄧ乘三乘四剛好就是十二, 又是在最後的十二小節, 好像是耶穌與十ㄧ位門徒的相會



無論如何, 這首前奏曲弓法看似來來回回卻靈巧多變, 演奏者更需要成竹在胸,

否則從頭到尾都是上上下下的音階, 加上分解和弦,

演奏起來不但容易流於單調, 還更容易迷失

老馬說這首是 "音階與琶音的戰爭", 到了最後, 好像是音階得勝了.....



Bylsma 則說這是一首擊劍的藝術, 巴哈是不折不扣的擊劍大師

運弓不只製造聲音, 也製造節奏,

運弓不只是一種動作, 更是多樣的姿態

弓, 不只是弓, 也是手的延長; 是劍, 也是劍氣






























































































  • 留言者: shinrock110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0-12 16:55:14
這首我拉到快死掉了

這圖稿好特別阿




  • 留言者: einlik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0-18 03:15:22
那我也要求診一下,我要練什麼...

進度有點落後,已經連載到12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